京東表示,目前可以確定最壞的時刻已經過去,但不確定未來反彈的速度和力度究竟有多大。今年是疫情三年物流受影響最嚴重的一年。結合雙11數據,公司訂單的取消率比往年略高,但整體依然屬確定性、非沖動性購物。當季家電、生鮮、健康等增長相對迅速,美妝和手機不理想。
11月18日晚間,京東發布2022年第三季度財報業績。財報數據顯示,京東第三季度營收2435億元,同比增長11.4%;經營利潤為人民幣87億元,同比增長234.6%,前季為38億元。
【資料圖】
在隨后的財報電話會上,京東方面表示目前可以確定最壞的時刻已經過去,但不確定的是未來反彈的速度和力度究竟有多大。公司認為要看到經濟改變對消費數據產生積極影響還需要一些時間,對明年的整體增長相對更有信心。與品牌商溝通發現,幾乎所有的品牌商今年更關注的是利潤。
針對疫情影響,京東方面表示今年是疫情三年物流受影響最嚴重的一年。從9月份開始,京東四級地址中靜止的比例超過17%(衡量公司能否將商品送到客戶手中)。結合雙11數據,由于履約困難等原因,公司訂單的取消率確實比往年會略高,但公司整體依然屬于確定性購物,相比之下,沖動型消費的取消率會更高(比如直播購物)。
對于大商超品類三季度下滑,京東方面表示,公司相關業務確實受到疫情的影響。但商超業務整體的健康度,利潤和品類管理能力今年應該上一個新的臺階。商超用戶在主站的滲透率已經超過了50%,消費用戶數的這種增長也是遠遠的高于整個大盤的增長。
在品類增長方面,京東表示公司本季在家電、生鮮、健康等品類增長相對迅速,增速不理想的品類有美妝和手機。手機方面,隨著新機在9月中下旬的陸續的發布,目前整體狀況已經有所改善。大商超品類中,像酒類和母嬰類應該還是受到整個消費場景受限的影響。
京東集團CEO徐雷在投資者電話會上表示,今年京東持續聚焦核心業務,強化經營管理質量,關注提升業務健康度。對于公司未來增長和盈利的平衡,京東方面表示,公司這么多年的增長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品類結構的變化,二是降本增效。公司今年利潤改善主要來自降本,明后年公司將更關注增效。
以下是電話會全文:
第一個問題:
我主要想問京東到了新階段,尤其是物流達達業務也不再拖累整個集團的利潤水平了,那管理層未來有考慮聚焦在哪些新的增長點和投資機會?
另外看到京東零售的超市增長可能在三季度的確有所放緩,但同時利潤率創了新高,公司明年打算怎么平衡最大化零售業務的增長,低價的優勢和健康穩定的利潤率?
京東回應:
首先,自2019年以來,京東無論是做什么樣的業務,都在堅持一些沒有變的東西。我們在集團所有的業務層面上,我們都會去堅持體驗、成本和效率這三點。在To C業務上面,我們非常關注的就是產品的價格和服務,我相信很多的分析師朋友應該都知道,其實這里面最難的就是如何去堅持2019年我們提出的這三點。
如果要說有變化的,今年最大的變化就是我們進行了戰略主航道的聚焦,也是今年初我們基于整個經濟形勢和供應鏈狀況進行的判斷。目前看起來,我們當時的變化或者調整應該是非常及時的,在行業里面應該也是最快的。
盡管有疫情和宏觀經濟的雙重壓力,而且這些壓力給很多企業造成了困難,但我們可以確定的是,未來應該是向好發展,而且當前已經開始有明確的復蘇跡象,只是我們還不確定復蘇的速度會有多快。
對于管理層來說,我們更重要的是堅持目前的戰略方向,接下來就要看整個市場和行業的變化發展以及經濟復蘇的力度,以此來保持資源的投入。在這方面,我們還是非常清楚的。
關于零售戰略,我們應該在上個季度也已經提到了,我們未來也不會改變的就是零售四大戰略,包括供應鏈、中臺能力提升、下沉市場開放生態和同城零售,這四個戰略也不會輕易發生變化。
具體到大商超品類業務,因為這一業務在三季度的增速跟以前相比確實是下滑,中間有很多因素,其中疫情的影響還是比較明顯的。但同時可以非常明確地告訴大家,就是大商超品類業務的健康度、利潤和品類的管理能力今年應該上一個新的臺階。而且我們的大商超品類用戶在主站的滲透率已經超過了50%,用戶數的增長也遠遠的高于京東整體用戶數的增長。同時我們還做了很多同城業務、下沉市場的一些創新和布局。
第二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關于近期物流受到疫情比較大的影響,那么管理層認為這會對消費者的情緒、還有用戶體驗造成多大的影響?如何從短期的GMV和收入的增長,去理解物流的問題。
第二個問題,京東可以分享一下不同的品類,手機家電、快消品、服飾還有其他的品類最近的情況嗎?
京東回應:
確實如你所說,物流今年受到疫情的影響,應該是疫情三年以來最大的一年。我可以跟大家分享一個數據,從9月份開始到現在,京東的四級地址的靜止率大概已經超過了17%,這是三年以來最高的數字。四級地址指的就是用戶的收件地址。
當然17%并不等同于訂單量和銷售額受到同等影響,但足以說明,京東在物流方面的履約率在全國和全行業內應該是最高的。
疫情肯定會對我們的履約和銷售會有影響。但同時跟大家分享一下,最新的國家郵政總局的關于整個行業的物流履約數據顯示,京東應該在行業里排第一。我想這是京東的工業能力打下的基礎。這也是在當前非常艱難的情況下,我們能夠在行業里面繼續贏得消費者認可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
結合雙11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因為物流履約困難或者是履約時間更長等原因,訂單的取消率確實比往年會略高。但是因為京東的整個購物平臺是確定性購物,而不是沖動性、興趣性消費者,后者的訂單取消和退貨將會更高。
另外一個群體我們非常在意的就是品牌商和商家,實際上京東的這種確定性的購物平臺,給他們帶來的綜合性經營成本控制以及盈利性,是目前整個行業里最好的。
接下來分析下品類的情況。
增速不理想的品類應該有美妝和手機這兩個品類。但是隨著新機在9月中下旬陸續發布,手機品類近期有所改善,這一改善應該能延續到四季度。大眾品類里,像酒類和母嬰類也受到消費場景和消費人口的影響比較大。
京東有30多個一級類目,我們今年會對一些長期虧損的類目做一些調整。我們能看到是各個品類的健康度和用戶體驗,包括商家的滿意度都在提升,而且基本上所有的品類都在提升市占率。
第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疫情管控逐步放松,但消費復蘇可能還是存在一些不確定性。那京東在現有的情況下,會做出一些怎么樣的戰略上的微調或者準備?主要包括在獲客、品類和促銷方面的準備。
另一個問題是,因為的確是看到京東利潤率的爆發力是很強的,這在過去兩個季度都有所體現。如果在明年消費復蘇的前提下,京東有沒有可能實現利潤率和收入同時增長。還是說,如果消費復蘇比較明顯的話,京東會選擇把利潤率稍微拉下來一點,更加注重收入的增長。
京東回應:
我想稍微糾正一下的是,當前的宏觀形勢里面包括了確定性和不確定性??梢源_定的是,我們在為此做出準備,也就意味著我們認為最壞的時刻已經基本過去,未來應該都會有不斷的利好,或者是不斷出現正面的因素和信息,這是非常確定的。但是不確定性則是,消費復蘇的速度和力度是什么樣的。因為宏觀經濟非常復雜,哪怕只是關注消費也依然復雜,尤其在中國。京東又是一個覆蓋全中國不同層級城市的平臺,也就意味著,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地區,消費的復蘇和反彈情況是不一樣的。
另外今年年初我們跟很多品牌商溝通的時候,發現幾乎所有的品牌商今年更關注利潤。因為他們也做了預判,年初爆發的地緣沖突會對部分品類供應鏈有影響。各個品類的品牌商基于目前的情況,對明年的預期,不論是利潤、增長還是全球工業的恢復狀況,其實都決定了在明年不同的時間點,我們會采用什么樣的恢復投資或者是新增投資的策略。但現在沒法確實給出一個非常明確的消息。
關于今年利潤的情況,我也想做一個解釋。京東這么多年來利潤的增長,其實主要驅動來自于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品類結構的變化,有的品類占比越來越高,可能是由于這些品類的毛利率越來越高,以及我們服務性收入的提升;第二個方面就是企業經營中的降本增效。這兩個方面實際上是這么多年以來,我們一直能夠持續不斷提升利潤的最重要的原因。今年,我覺得利潤的最重要變化或者改善,應該是在降本增效里的降本,比如我們更聚焦在內部管理上面。增效我們也像往年一樣做,從明后年看的話,我們更多會在增效上下功夫。整個集團還有太多可以提升效率的地方。
第四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關于同城零售。目前同城零售的勢能很強,我們怎么看未來長期的趨勢和發展空間?達達并入之后都做了哪些融合方面的調整?會在哪些領域協同發展?我的第二個問題是可否談一談京東在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上的舉措。
京東回應:
因為之前也回答過很多次關于同城零售的問題,我今天想給大家就更新一些我們的思考。首先我想分享的是,京東進入同城零售行業完全是基于用戶的需求,而不是基于一個生意增長的機會,這點非常明確。而且京東會用供應鏈的方式去理解這個業務。我不想揣測其他的公司進入到這個領域是基于什么樣的動機。
第二,可能各家切入同城零售業務的維度是不太一樣的,比如我們更多地從商超,特別是連鎖大型超商先切入,品類上我們先從3C和商超便利店品類去切入,但是可能有的公司會從中小商家開始切入,我覺得大家可能結合自身的優劣勢切入的角度是不太一樣的。
還有品牌商是我們在做同城零售業務的一個優勢。因為品牌商在B2C的業務上和京東已經產生了已經非常大體量的合作,以及雙方各個維度,包括在供應鏈協同、產品銷售、新品上市和整個提升提高營銷效率上面,都有多年的合作。所以京東在做同城零售的時候,品牌商是一個非常好的合作伙伴,我們跟品牌商一起去結合線下的商超便利店,形成了三方的共同收益,所以說這樣的合作可能會更堅固一些。
我們用一個品牌來舉例。比如說蘋果的iPhone 14,在今年9月下旬發布,其中在同城零售有多家公司,他們也都利用蘋果的新機發布來做營銷。我們拿到的數據顯示,在iPhone 14的同城銷售上,京東的銷售是第二名的7~10倍,但是我們從來沒拿這個數據去做營銷,因為我們是從服務消費者如何快速便捷地購買蘋果手機以及跟蘋果官方來進行合作、去提高效率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和參與其中的。
當然京東從自身的B2C能力來說,對這種新型的供應鏈,我們認為京東還有可以大大提升和改善的空間。例如說在用戶體驗、跟品牌商的多方面協同合作、綜合服務能力以及物流的優化履約和運力方面,其實我們覺得還有很多可以提升的空間。所以現階段的話,我們更多關注用戶體驗的指標,用戶的復購指標以及訂單的增長情況和全站的用戶滲透情況,總體來說,當前京東更多是從效率和體驗的角度看這塊業務的。
關于京東參與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的融合,我們的一些舉措可以分享。
第一個,今年我們提出“有責任的供應鏈”。因為我們不僅要保證自身的供應鏈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我們還希望能夠通過自己能力的開放和服務的開放,帶動整個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和降本增效,包括提高上游企業的高質量發展。我們目前供應鏈的服務超過了800萬家活躍企業客戶,其中包含在華的世界500強企業的九成以上;全國有將近70%的專精特新的中小企業開始選擇京東的服務;同時在特定的一些行業,比如說像制造業、能源等領域,我們也提供一些專業的供應鏈服務。這里面京東不僅幫他們解決銷售和服務的最后一公里的問題,還幫助解決供應鏈里面的最初一公里的一些問題。應該說京東給這些企業帶來的是引流增收和降本增效。
在這里我想重點強調的就是,京東本身是一個低成本、合理利潤的一家公司,我們非常清楚線下的這些中小企業,實際上他們的經營的難度是非常高的,我們在做跟這些企業合作的時候,我們永遠不會采用去分食他們利潤的方式,而是大家共同協同去降低成本。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獲得合理的利潤,這是我們一直在做,并且未來也堅持在做的事情。所以在這方面我們不會希望通過線下獲得超高的利潤,我認為這是不合理的。
最后一點就是關于京東2020年開始啟動了鄉村振興的奔富計劃,目前來看,我們帶動了應該數千億產值,幫助數百萬農戶來增收,并且京東也有希望提前實現我們當年設定的三年產值超萬億的目標。
以上說的都是作為一家新型實體企業,京東的理解和京東正在做的事情。其實從京東內部非常清楚,我們做得還不夠好,我們的能力還需要去提升,但是我們的目標角度來說,我們是堅定不移的。
編輯/e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