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都是在降本增效、聚焦核心,但騰訊的具體做法跟同行大相徑庭。
11月16日,$騰訊控股(00700.HK)$交出了一份表現穩定的三季報:營收同比下滑2%至人民幣1400.93億,權益持有人應占盈利上漲1%至399.43億元。
騰訊股價11月17日小幅收跌0.82%至292港元。自10月28日收盤價跌至200.80港元后,騰訊掉頭轉漲,截至今日收盤累計漲幅達45.4%。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騰訊在財報中有一處積極樂觀的表述:「在第三季,我們積極適應新的行業范式而進行的調整初見成效。我們在視頻號中推出信息流廣告,在國際游戲發行上取得突破,并通過降本增效措施,重新聚焦核心業務,有效控制成本增長。因此,我們的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盈利在經歷了四個季度的下滑后,重新實現了同比增長。」
劃重點——降本增效、聚焦核心。這幾乎霸屏了全球科技新聞的頭條。
據《巴倫周刊》梳理,包括$Meta Platforms(META.US)$、$Twitter(TWTR.US)$、$亞馬遜(AMZN.US)$、$Lyft Inc(LYFT.US)$、Stripe等公司都宣布了裁員,另有消息稱$蘋果(AAPL.US)$將凍結招聘。
但財報顯示,騰訊與其全球同行的操作不太一樣。截至2022年9月30日,騰訊共有108836名雇員,同比上漲1.4%;第三季度騰訊的總酬金成本為人民幣273.90億元,同比上漲5.5%。
那么騰訊是如何降本增效、聚焦核心的呢?
減持美團,聚焦核心
在財報發布的同一天,騰訊發布了另一則公告,擬將以實物方式分派約9.58億股、價值約1594億港元的美團B類普通股。11月17日,$美團-W(03690.HK)$收于153港元,跌幅達5.73%。
美團也在11月16日發布公告稱,由于騰訊持股變化,劉熾平已辭任非執行董事,并表示未來「美團和騰訊將維持互惠共贏的商業合作關系,包括延續現有的戰略合作協議」。
需要指出的是,騰訊減持的美團股份,相當于持有美團B類普通股的約90.9%以及與2022年10月31日美團已發行股份總數的約15.5%。換言之,騰訊此舉頗有清倉美團的意味。
但現在真的是大幅減持的好時機嗎?年初至今,大型科技股的困境顯而易見,恒生科技指數下跌了34.37%,美團股價下跌32.12%。
在晚間的電話會上,騰訊高管對減持美團做出回應稱,騰訊的整體投資策略非常清晰,不一定會去堅持持有某些資產,并會充分考慮股東和投資者之間的關系,需要將投資者利益最大化,但并未就具體的投資或公司持股進行細節分析。
不到一年前,騰訊曾以相似的手法減持了京東。2021年12月23日,騰訊宣布以實物分派的方式宣派間接持有的約4.57億京東集團A累普通股的特別中期股息。彼時,騰訊減持了其持有的京東集團A類普通股約86.4%的股份。
當天,$京東集團-SW(09618.HK)$下跌7.02%。
早在當時,就有市場觀點認為,騰訊的減持是出于戰略層面的考量。一方面,騰訊沒有在二級市場直接賣出變現,證明騰訊本身不存在經營和現金流的困境;另一方面,派發股票的方式,表明騰訊認為拿股票勝于拿現金,意味著京東本身不存在硬傷。
年初至今,京東股價下跌了21.39%,跑贏了恒生科技指數。
《巴倫周刊》中文版認為,與減持京東的操作類似,騰訊減持美團的邏輯也類似——這家港股市值最高的公司,正在結束無序擴張商業版圖的「買買買」,將注意力集中到自身主業上來。
這未嘗不是一種「聚焦核心」。
截至2022年9約30日,騰訊于聯營公司的投資(由直接及間接持有的上市股權權益構成)的公允價值約為人民幣3760.76億元;三個月前,這個數字是4700.31億元;去年年底是6346.61億元。
向視頻號傾斜資源
在降本增效方面,騰訊在2022年第三季度對渠道及分銷成本、云項目部署成本及內容成本進行了「嚴格把控」。從數據來看,這些做法是有效的,三季度收入成本同比下降2%至人民幣781億元。分業務看,增值服務業務、網絡廣告業務和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業務的收入成本分別下降了1%、5%和3%。
不過,騰訊三季度成本收入占比為56%,同比保持穩定,并沒有出現下滑。騰訊稱,這是由于被「重點戰略領域的持續投入(尤其是視頻號服務)所抵消」。
視頻號大約是騰訊在降本增效之時獲得較大資源傾斜的業務之一。從財報中的表述就可見一斑:
社交網絡收入同比下降2%,反映了騰訊視頻號直播服務及音樂付費會員服務的收入增加,抵消了音樂直播、游戲直播及視頻付費會員服務的收入減少。
網絡廣告業務收入同比下降5%,其中社交及其他廣告收入下降1%,反映出若干行業廣告需求持續疲軟,但被視頻號中信息流廣告的強勁需求所抵消。
廣告主對視頻號信息流廣告需求強勁,尤其是快速消費品行業廣告主。視頻號廣告與現有廣告業務是互補的,并為騰訊帶來增量的廣告業務收入。
為此,騰訊也不遺余力地增加對視頻號業務的投入。財報顯示,在嚴格的成本控制下,騰訊服務器與頻寬成本有所增加,主要原因來自于視頻號服務的增長。
《巴倫周刊》中文版曾指出,早前在長視頻、尤其是短視頻較量中處于下風的微信及騰訊,是有能力從視頻號中挖掘出更多市場份額并實現流量變現的。在財報中,騰訊表示,215億元的網絡廣告業務中,有部分來自于「視頻號信息流廣告的初步變現」。騰訊管理層表示,通過視頻帳戶接觸到不同的觀眾群體,會產生與其短視頻同行相比的定價溢價。
11月17日,大和發布報告稱,騰訊在線廣告業務在2023年展現出清晰的增長路徑,料公司旗下視頻號的信息流廣告很可能成為新的收入支柱,公司預計將在今年第四季度收入達到10億元人民幣的里程碑。因廣告收入增長較快,該行重申對騰訊「買入」評級,將其目標價由395港元上調至400港元。
編輯/phoe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