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港股行情反轉可以期待
核心結論
方正策略回顧了1970年以來全球股市數次大跌結束后主要股票指數的行情走勢,時間包括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1987年(黑色星期一)、1998年(東南亞金融危機)、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滅)、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和2020年(疫情)。我們發現,和其他股指相比,港股在歷次大跌中的跌幅都較大,但大跌結束后反彈的力度也更強,特別在三個月至六個月的中期時間維度上,呈現出高彈性的特點。
(資料圖)
除了寬基指數外,我們還統計了港股、A股和美股各行業指數在大跌結束行情反轉時的表現。我們發現,港股中具有高成長屬性的行業,如信息技術和醫療保健,在歷次行情反轉中的漲幅均排名靠前。在2000年大跌結束后三個月里,港股的信息技術行業漲幅為39%,在港股、A股和美股共33個行業指數中排名第3;在2008年大跌結束后三個月里,港股的信息技術行業漲幅為31%,排名第3;在2020年大跌結束后三個月里,港股的醫療保健行業漲幅為43%,排名第5。
今年以來,港股在全球主要股指中跌幅靠前。截至11月4日,恒生指數下跌31%,標普500下跌21%,萬得全A下跌18%。港股、A股和美股33個行業指數中港股信息技術領跌,跌幅達到45%。我們認為,目前港股行情反轉可以期待,反轉行情中建議關注以信息技術和醫療保健行業為代表的港股高成長、高彈性標的。
風險提示:宏觀經濟不及預期、地緣政治風險、歷史經驗不代表未來、疫情擴散可能影響經濟等。
報告正文
1、歷次大跌低點后全球主要股指漲跌幅對比
1973年的大跌始于當年1月,結束于次年10月,持續時間接近兩年。標普500指數下行幅度達到48%,日經225指數下跌37%,德國DAX指數下跌了36%,恒生指數下跌幅度最大,跌幅高達92%。在大跌結束后反彈中,一個月的時間維度上標普500反彈幅度最大,漲幅達到19%;在三個月和六個月的維度上,恒指反彈力度最大,漲幅分別為106%和124%。
1987年10月開始的大跌持續時間較短但跌勢兇猛,美股在1個月左右的時間里下跌了30%左右,著名的「黑色星期一」就發生在這一時期。這一時期里恒生指數跌幅最大,達到50%,日本股市和歐洲股市分別下跌了21%和34%左右。與1974年類似,恒指雖在市場回調階段跌幅較大,但反彈力度也強于其他股指,低點后三個月和六個月的漲幅分別為20%和31%,均高于其他股指。
1998年的下跌中全球主要股指走勢出現了一定的分化。歐美市場在7月下旬開始下跌,10月初止跌,標普500下跌幅度近20%,歐洲STOXX600指數下跌了33%。亞洲市場指數開始下跌的時間更早,日股和港股開始于3月、A股開始于6月,都于8月到達低點。跌幅方面,標普500指數下跌19%,歐洲STOXX600指數下跌33%,日經225指數下跌25%,萬得全A下跌23%,恒生指數跌幅仍高于其他主要股指,高達44%。這一次下跌后反轉的行情中港股同樣表現出了較高的彈性,低點后三個月和六個月的漲幅分別為52%和39%,仍然為主要股指中最高。
受互聯網泡沫破滅影響,除A股外的全球主要股指在2000年9月開始了新一輪的下跌。該輪下跌于2003年3月結束,持續時間接近兩年半。A股于2001年3月開始下跌,2003年11月止跌,整體節奏滯后其他股指半年左右。跌幅方面,此輪下跌呈現普跌行情,指數間跌幅差異較此前幾輪下跌更小,日本和歐洲股市跌幅稍高。恒指雖然在一個月和三個月的短期反轉中漲幅并不靠前,但時間維度拉長到6個月看,其漲幅仍高于其他指數。
2008年的下跌中全球股指也呈普跌的態勢,跌幅均在50%以上。行情節奏上看,下跌于當年5月開始,止于次年3月,A股行情轉折時點領先于其他指數5個月左右,于當年11月觸底。行情反轉后恒指的漲幅再一次領先于其他指數,低點后三個月和六個月的漲幅分別為57%和70%。
2020年新冠疫情引發的下跌持續時間較短,在1個月左右。從下跌幅度上看,A股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跌幅為13%;歐美市場指數下跌幅度較大,標普500下跌34%,歐洲STOXX600指數下跌36%;恒指下跌25%,幅度居中。本次行情反轉中恒指反彈力度較前幾次有所弱化,低點后三個月的漲幅僅高于A股,六個月的漲幅在所有指數中最低。
2、歷次行情反轉中A股、港股和美股不同行業漲幅對比
除了寬基指數外,我們還統計了港股、A股和美股各行業在大跌結束行情反轉時的表現,統計區間為2000年以來,行業分類采用GICS分類。我們發現,港股中具有高成長屬性的行業,如信息技術和醫療保健,在歷次行情反轉中的漲幅均排名靠前。在2000年大跌結束后三個月里,港股的信息技術行業漲幅為39%,在港股、A股和美股共33個行業指數中排名第3;在2008年大跌結束后三個月里,港股的信息技術行業漲幅為31%,排名第3;在2020年大跌結束后三個月里,港股的醫療保健行業漲幅為43%,排名第5。
今年以來,港股在全球主要股指中跌幅靠前。截至11月4日,恒生指數下跌31%,標普500下跌21%,萬得全A下跌18%。港股、A股和美股33個行業指數中港股信息技術領跌,跌幅達到45%。我們認為,港股前期較大的跌幅已充分釋放風險,繼續下跌的空間有限,行情反轉可以期待,建議關注以信息技術和醫療保健行業為代表的港股高成長、高彈性標的。
編輯/to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