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促石油企業增產只是抑制國內通脹的權宜之計,一旦能源市場恢復正常,拜登政府將過河拆橋,卸磨殺驢。
(資料圖片)
當地時間周一,美國國會中期選舉在即,美國總統拜登在演講時清晰指出:「不會再有更多(石油)鉆探了。」
而幾個月來,拜登政府頻頻催促美國油氣公司提高產量,還醞釀對那些不投資的能源企業征收暴利稅,以打壓油價。
一面催促油氣巨頭們增產,一面阻撓新的油氣鉆探,拜登葫蘆里賣得到底是什么藥?
在石油企業們看來,拜登在阻撓油氣鉆探的同時將投資轉移到可再生能源領域,說明化石燃料生產并不受歡迎,催促石油企業增產只是抑制國內通脹的權宜之計,一旦能源市場恢復正常,拜登政府將過河拆橋,卸磨殺驢。
拜登玩變臉把戲
正如環保分子、能源分析師Michael Shellenberger指出的那樣,面對外界長期以來的質疑,拜登政府近幾個月來一直聲稱他們自己不會成為美國擴大油氣生產的阻礙。
6月21日,拜登說:「那種認為他們沒有石油可以開采和提煉的想法是完全不正確的。共和黨人關于拜登關閉油田的說法是錯誤的。」
6月22日,拜登說:「我知道我的共和黨朋友聲稱,我們沒有生產足夠的石油,我正在限制石油生產。坦率地說,那是胡說八道。」
11月2日,能源部長JenniferGranholm在推特上寫道,「(有人利用)關于美國總統能源議程的虛假信息來嚇唬/誤導美國人,而行業卻從中撈到好處。事實很清楚:本屆政府在原油生產以及油氣井審批方面超過了上屆政府,同時還在清潔能源轉型方面進行了歷史性投資。」
Granholm還在推特上發表了一篇《政治家》的文章,指出拜登政府監管機構批準油氣井的速度比特朗普政府上任頭21個月批準油氣井的速度更快。
但這個故事具有誤導性,因為這些批準完全是針對政府控制范圍之外的私有和國有土地上進行的鉆探項目,《政治家》在文章中也承認了這一點。
如今,拜登卻說不會再有更多鉆探了,他的發言無疑是在打自己和能源部長的臉。
政府阻礙鉆探、加大可再生能源投資,石油公司緊張情緒加劇
達拉斯聯儲早在今年3月公布的季度調查顯示,11%的受訪企業表示之所以不愿意增產是因為環境社會和治理運動,6%表示是因為政府法規,部分石油企業高官指責拜登政府阻礙了行業發展。
事實也似乎如此。
據Shellenberger稱,拜登政府在5月12日「扼殺」了一項在阿拉斯加實行100萬英畝石油和天然氣租賃項目,兩天之后又「扼殺」了一個大型煉油廠擴建計劃。由于政府阻撓,先后有許多新鉆井項目被推遲。
媒體在9月份報道稱,拜登為石油和天然氣鉆探租用的近海公共土地和水域面積,比二戰以來任何一屆政府都要少。
而在阻止新鉆井項目實施的同時,拜登政府正在和銀行、大型企業聯手將投資從石油氣轉移到可再生能源領域。此外,去年9月,20名眾議院民主黨人提出了《無化石金融法案》,要求美聯儲采取措施,阻止銀行投資化石燃料生產。
此舉令石油企業更加不安。石油企業和研究機構認為,美國支持環保的左派不斷將化石燃料行業「妖魔化」,打擊其市場地位,成功地將資本從該行業驅逐出去。
此外,拜登政府一直在提的暴利稅也給金融市場發出明確信號:政府希望看到流向國內油氣生產的資本減少,而不是增加。
來自金主的壓力
在擴大生產方面,各石油巨頭面臨的壓力不僅來自政府,更多來自華爾街。根據達拉斯聯儲的這份季度調查,59%的受訪企業表示不增產的原因是投資者施壓。
在過去的石油牛市中,能源巨頭確實會選擇擴大投資增加產量,但一旦油價下跌,這些決定為它們帶去巨大損失。
因此,當美國拜登呼吁原油巨頭們停止向股東返還現金并投資增產,以降低消費者的燃油價格,企業們基本無動于衷,紛紛大力回報股東。
今年三季度,「賺的比上帝還多」的能源巨頭繼續向股東慷慨分紅,埃克森美孚股東分紅高達82億美元,雪佛龍支付了27億美元的股息,并回購了37.5億美元的股票,英國石油宣布今年的股票回購總額將超過100億美元。
拜登政府也意識到了石油公司的擔憂,因此在10月下旬宣布,一旦油價跌至67-72美元區間,將開始補充戰略石油儲備,此舉為油價設置了一個底線。
但這項承諾對石油公司來說并不劃算。
Greenlake能源投資公司首席執行官MattGallagher在一項推特的調查顯示,49名受訪者中有80%預計,2023年WTI現貨價格將高于每桶72美元。
咨詢公司PetroNerds的首席執行官TrishaCurtis表示,美國頁巖油行業不太可能大幅提高產量,拜登設定每桶67-72美元的回購價格是試圖在綠色能源和降低化石燃料價格之間走一條細線,看起來并不奏效。
編輯/ly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