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
美國3Q22走出技術性衰退,但實質衰退風險增加
當地時間10月27日,美國經濟分析據公布了美國最新GDP數據。3Q22,美國實際GDP環比折年+2.6%,前值為-0.6%;同比+1.8%,與前值持平。這意味著美國走出技術性衰退。
(相關資料圖)
但拆解看,美國3Q22的GDP表現出消費和投資走弱,弱進口和強出口支撐增長的格局。首先,消費角度看,美國個人實際時薪的下降可能會帶動消費數據進一步走弱;進口數據快速下滑或許意味著進口商已經感知到美國國內需求的疲軟。其次,出口角度看,美國出口受益于歐洲能源短缺,但目前歐洲天然氣已經出現過剩跡象,強出口或難以延續。最后,投資角度看,房地產市場對利率比較敏感,如果美聯儲不扭轉鷹派態度,房地產或進一步帶動投資走低。
綜上,我們認為,由消費帶動的美國經濟實質衰退風險不降反增,詳見《美國三季度GDP數據點評-消費走弱或將持續演繹,強勁出口難以持續》(2022年10月29日)。
美股:喜憂參半的環境下,反彈空間有限
當前,美股一方面面臨利空的基本面,另一方面面臨邊際轉好的資金面。基本面方面,在部分美股業績暴雷的背景下,美股的業績下修在近期開始加速,許多投資者在業績下修的過程中選擇觀望。另一方面,經濟走弱和通脹企穩讓市場開始討論美聯儲邊際轉鴿的可能性,疊加前期超賣造成的技術性反彈,美股在近兩周表現較優。
我們認為,評估本次反彈的剩余空間,關鍵在于判斷美國當前的經濟狀況。如果市場相信美國已經走出衰退,那么美股將會有較大的反彈空間;如果市場認為美國進入實質性衰退的隱憂仍存,那么從歷史經驗看,MA200將是本次反彈的上限。我們傾向于后者。
港股:配置性價比凸顯,左側操作呈抱團格局
在經歷長期、較深的下行之后,港股當前的估值已經較具吸引力。一方面,電信運營商、國有大行的股息率已經接近甚至超過10%;另一方面,$恒生科技指數(800700.HK)$的PE(TTM)已經從高位的50倍下行至當前的35倍。
經歷了近期的下行之后,港股的配置價值進一步凸顯,南向資金在近兩周維持在高位。拆分觀察,這些左側南向資金集中在$騰訊控股(00700.HK)$、$美團-W(03690.HK)$、$藥明生物(02269.HK)$等少數特色領域龍頭上,總體比較保守,帶有配置性和試探性。
展望港股,我們仍然認為大行情至少需要等待兩個核心因素:1)中國經濟復蘇(我們預判在1Q23);2)美聯儲貨幣政策扭轉(我們認為在1Q23末-2Q23初)。
風險提示:疫情發展的不確定性,經濟周期下行的風險,國際政治局勢的不確定性,國內貨幣政策的不確定性。
編輯/ru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