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美國《紐約時報》評出了全球十大頂尖基金經理人,約翰·內夫則是與巴菲特、彼得·林奇等投資界大腕比肩的傳奇投資大師。
(相關資料圖)
在長達31余年執掌溫莎基金中,22次跑贏市場,投資增長55倍,年平均收益率超過市場平均收益率達3%以上。
這3%是什么概念呢?長期能做到如此領先地位的,也只有「股神」巴菲特等鳳毛麟角的幾個人。
有些人把約翰·內夫稱為價值投資者,有些人稱他為逆向投資者,而約翰·內夫更喜歡稱自己為低市盈率投資者。
他認為,低市盈率的股票既有機會獲得更大的上漲空間,又有更小的風險損失。
一、低市盈率
約翰·聶夫從事投資生涯以來,身上被貼上了眾多標簽,諸如「價值投資者」「逆向投資者」等,但他自認為最中肯的一個評價,卻是「低市盈率投資者」,這是他最顯著的投資風格。
市盈率衡量的是市值(股價)與凈利潤(每股收益)之間的比值關系。市盈率的作用在于說明你需要為1美元的利潤支付多少價錢。
需要注意的是,相同的收益并不等價。主要原因在于,市盈率更多體現的是歷史收益,而投資最重要的是要判斷未來收益及增長預期。
約翰·聶夫在選股時,從來不介入當下的熱門股票,而是從備受冷落的冷門股中尋找投資機會。約翰·聶夫認為,市場有著驚人的誤判能力,因此無論在多么火熱的市場環境中,總可以找到冷門股的投資機會。
投資低市盈率股票的優勢在于無須極高的增長率。約翰·聶夫舉了一個例子:
如果一家公司市盈率為13,增長率為11%,那么在市盈率不變的情況下,投資者可獲得11%的增值潛力;如果市盈率為8,增長率為11%,那么市盈率只需要提高到11,投資者就可獲得53%的增值潛力。
二、基本增長率超過7%
并非所有的低市盈率股票都值得投資,約翰·聶夫重點關注的是同時擁有7%以上增長率的公司。平心而論,7%的增長率目標并不高,但約翰·聶夫認為這是一種非常穩健的投資方法。
高市盈率股票的估值,有賴于依靠對未來收益的較高預期。一旦預期發生反轉,股價飛流直下的情況將有可能隨時發生。約翰·聶夫將自己的目光聚焦在增長率6%-20%之間的公司,因為過低的增長率意味著企業成長空間有限,過高的增長率則通常不可持續。
三、收益有保障
約翰·聶夫重視股息率,他援引格雷厄姆和多德的話說,分紅回報是公司成長最可靠的部分。約翰·聶夫管理溫莎基金期間,費后的年化回報率超過標普500約3.15個百分點,其中包含高達2個百分點的股息率。
低市盈率和高股息率是一對孿生兄弟。同樣2美元的每股收益,同樣0.5美元的分紅,當市盈率為10的時候,股價20元,股息率2.5%;當市盈率為25的時候,股價50元,股息率1%。可見,利潤和分紅相同的兩家公司,高市盈率往往意味著低股息率。
約翰·聶夫認為,分紅是零成本的收入。很多投資者靠著對高分紅率公司的投資,早就收回了成本,持倉成本成為負數。但約翰·聶夫也并非時時刻刻都強調分紅,比如英特爾公司從不分紅,但并不影響它成為一家可以創造奇跡的高成長性公司。
四、總回報率相對于支付的市盈率,兩者關系絕佳
約翰·聶夫給總回報率的定義是:收益增長率+股息率。
所謂總回報率與市盈率的關系絕佳,是指總回報率/市盈率>2的股票。例如:
1984年,耶路貨運的收益增長率為12%,股息率為3.5%,總回報率為15.5%,市盈率為6,則總回報率/市盈率=2.58,屬于理想的投資對象。
1999年,標普500的收益增長率為8%,股息率為1.5%,總回報率為9.5%,市盈率為27,則總回報率/市盈率=0.35,屬于不值得投資的對象。
五、除非從低市盈率得到補償,否則不買周期性股票
約翰·聶夫在溫莎基金上建立了大約1/3的周期性股票倉位。由于周期性股票業績波動較大,投資者的情緒忽而狂熱,忽而冷淡,股價波動較大,因此提供了較多的投資機會。
約翰·聶夫一般是在確認公司業績增長6-9個月后開始介入,低買高賣,反復操作。在約翰·聶夫管理溫莎基金期間,他曾先后六次買賣石油巨擘大西洋富田公司的股票。
六、成長行業中的穩健公司
任何公司都有可能在某些階段表現不佳,進而導致投資者信心受損,股價萎靡,這恰恰為約翰·聶夫大肆買進提供了絕好的機會。只要公司業務根基未發生動搖,能夠抵御短期困境,他就會果斷出手。
約翰·聶夫自述,在他管理溫莎基金期間,買遍了幾乎全美所有行業所有等級的股票,因為任何一只股票都有可能在某個時間段落入到低市盈率狀態。
七、基本面好
約翰·聶夫投資一家公司,市盈率低和基本面好都是必備條件。如果基本面差,那么市盈率低可能就是市場合理的反應。而約翰·聶夫尋找的,是被市場錯殺的股票,他看重的指標主要包括:
利潤和收入。利潤是推動股價上漲最重要的因素,公司派發的紅利也來源于此。而盈利的增長有賴于營業收入的增長,假設營業收入不增長而利潤增長,說明公司的利潤率得到了提高,但利潤率總是會有天花板的,這也是重視營業收入的原因。
現金流。約翰·聶夫認為,現金流由留存收益和折舊組成。良好的現金流有利于為增加分紅、股票回購、收購或者再投資提供更多資金。
凈資產收益率。衡量一家公司的凈資產能產生多少效益,凈資產收益率是最好的指標。
利潤率。利潤與營業收入的比值關系,即是利潤率。按照不同的計算口徑,利潤包括營業利潤、毛利潤、凈利潤、利潤總額等。
編輯/Corr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