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況下需要贖回基金?
當以下三種情況出現時,投資者需要格外留意,慎重考慮進行基金贖回。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危樓將傾
泡沫破裂,大盤高位回落
或許大家還能記得2007年底某天下午兩點多,沖進銀行網點大喊「來不及了!我要贖回基金」的那位大媽,對于類似2008年、2015年這樣的股市泡沫破裂后的暴跌風險,大家確實需要格外留意。
如果某段時間市場過熱,短期時間內股票瘋漲,價格與內在價值出現嚴重偏差,就會產生股市泡沫。一旦泡沫被戳破,獲利盤慌忙出貨產生踩踏,大盤高位雪崩,底部往往很難猜測,即便修復也需時日。
有些2007年底成立的新基金,直到時隔7年后的2015年新牛市的上證指數最高點也沒能收復累計凈值的最高值。此種情況確實該走就走。但是,有些優秀的基金經理在自上而下的研究中,能夠預判到這些從而提前降低倉位,使得基金穿越牛熊。
可以明確的是,當前市場并沒有過熱,估值也不算高,甚至些許冷清。2022年1月下旬,上證指數再次跌破3400點。回顧歷史走勢,2008年以來,上證指數曾9次明顯跌破3400點關口,從市盈率這個指標來看,2022年2月14日,上證指數PE估值為12倍,低于以往任何一次3400點的估值。不僅如此,代表中小盤、小盤表現的中證500、中證1000指數PE估值同樣都處于「3400點歷史」的最低位。此次可以稱之為史上 「最便宜」、安全邊際與性價比俱佳的3400點。(數據來源:Wind)
昨日黃花
行業邏輯被顛覆
說起行業邏輯的顛覆,K12教培首當其沖。去年,針對教培行業監管的「雙減」文件正式落地,徹底打破K12教培機構的盈利邏輯,不少教育機構股價大跳水,重倉教育股的相關基金震感強烈。主動管理型的相關基金迅速調倉換股,避免傷勢擴大。
對于重倉K12教培機構的基金來說,及時止損是當下理性的選擇。如果繼續持有,只能等待公司轉型,但轉型注定是個艱難而漫長的過程,這為我們的投資增加了太多的不確定性。
但是邏輯顛覆和短期利空截然不同。比如說,創新藥板塊在過去一年中的整體表現不佳,導致創新藥企業股價下跌的因素除了之前的高估值有回調壓力之外,基本面也有相應的壓制因素,比如醫保談判降價的風險、創新藥出海不確定性的風險,都導致市場投資者對行業的發展出現一定擔憂。但是基本面邏輯根基仍在,出爐的業績繼續驗證了行業的高景氣度,隨著創新藥板塊的估值壓力釋放、集采和出海的利空因素出清,很多優質資產再度迎來了布局良機。
扶不起的阿斗
基金長期業績較差
一只基金值不值得繼續持有,長期業績是「硬道理」。如果一只基金中長期如3、5年和各個年度的業績排名始終位于行業后1/4,甚至大多數時候跑不贏業績比較基準,那么說明這只基金的管理運作可能存在問題,需要對這只基金多一點疑問。
但是如果持有基金時間尚短,而基金的短期表現不佳,其實并不需要過于擔憂。短期的擾動因素太多,市場風格、情緒甚至運氣都可能影響凈值的表現。所以我們經常說,基金屬于長期投資的產品,只有長期業績才能代表其真正的價值。
而且從歷史經驗來看,即便是長期的大牛股,也是在波動中產生的,震蕩和掉坑是常態。但這類資產的特點就在于,即便經歷了較大幅度的回撤,也有望在內在價值的催化之下,越過前高繼續前行。
比如我們看獲得2021年「五年期開放式股票型持續優勝金牛基金」獎的某只基金,2016年初至2020年底的五年間里有過多段下跌期,但這并不影響其長期績優,期間累計凈值增長率超74%。
某五年期金牛基金五年間凈值走勢圖
數據來源:Wind,過往業績不預示未來表現
什么情況下不建議贖回基金?
當以上三種情況不存在時,基金可能也會因為種種原因在一段時間內陷入跌勢,使得市場情緒較為恐慌,部分基民會產生「把錢還我,我不玩了」的消極念頭。
但是,拿不住,就賺不到。芒格說:長期持有股票必將在某些時間段經歷股價大幅下跌的情況。如果在每一次恐慌中,芒格都賣出了自己的股票,那么今天他根本就不會成為一名偉大的投資者。
以下三個時期,基民很容易受情緒影響贖回基金,但是往往在這些時刻,市場危險系數較低,只要再堅持一步,便能云開雨霽。
山雨欲來風滿樓
市場已消化大部分悲觀預期
我們知道,無論是炒股還是買基金,炒的都是預期,而非當下。股市交易的人會根據對實體經濟、對上市公司未來的判斷進行交易,從而產生股價的波動。當前的股價,往往已經包含了未來的預期。因此,在市場跌跌不休消化了大部分悲觀預期的風雨前夕,反而并不危險。
華爾街有句名言叫做:Buy the rumors, sell the facts(買預期、賣事實),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利好出盡是利空。反過來,利空出盡就是利好便也不難理解了,因為不確定性終于消除了。
比如說,去年美聯儲taper 「靴子」落地之日,按理說是個利空消息,但是消息出來那晚美股三大指數集體跳漲并共同創下歷史新高。為什么呢?因為當前市場已對Taper有較為充分的預期,會議宣布的Taper時間表和市場之前的預期幾乎一致,反而「利空出盡」。
戰爭黑天鵝對股市的影響亦是如此。通過觀察新世紀以來的10次局部地緣沖突,我們發現,戰爭情緒醞釀期或剛剛爆發時,全球權益市場短期的確存在被拖累的可能性,但是拉長至整個戰爭周期,會發現地緣爭端對權益市場的影響其實是比較有限的,戰爭打響有時候還會帶來利空出盡的效果,擾動持續的時間較短,并不會改變市場本身運行的趨勢,期間主流股市均以上漲為主,包括大A股。
閑敲棋子落燈花
市場陷入較為無趣的雞肋期
某位基金經理調侃道:「我現在的狀態是像貓貓蟲一樣,癱軟在辦公桌前,聽著電話會議。市場的無(低)趣(波)期要來了。」他認為市場已進入筑底階段,后續市場情緒將逐漸修復。
開年的急跌之后,近期市場進入震蕩行情,各個熱點輪番表現,這種市場時漲時跌、賺錢效應差的交易時間,被形象地稱為「雞肋時間」。在這段時間參與投資,賺錢效應一般,投入的時間精力與得到的回報不成正比,有些沒勁。
但是A股大部分時間都是「雞肋時間」,從過往歷史來看,A股快速上漲的階段只存在較短的時間里,大部分時間較為波動。有機構測算了A股市場上漲和下跌的相關數據,以偏股混合型基金(885001.WI)指數為例,2005年年初至2021年年末,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上漲1166%,但如果錯過其中漲幅排在前1%的交易日,2005年年初至2021年年末的收益則減少至140%。
換句話說當你試圖躲避下跌時,可能也會錯過珍貴的前「1%」大漲日。因此雞肋期無需躲避下跌,像「貓貓蟲」一樣等待前1%的大漲日到來即可。
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收益率數據來源:wind,興業證券,區間為2005/1/1-2021/12/31。錯過其中上漲幅度排在前1%的交易日的收益率計算方式:對每日漲幅進行排序,剔除排在前1%的漲幅日,模擬計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在剩余區間的收益率,不考慮交易費用。此測算結果僅供參考,不代表真實收益,不作為投資策略推薦和收益保證。歷史數據不代表未來表現和收益承諾,基金投資有風險,需謹慎選擇。
淡日朦朧初破曉
市場由跌轉升的初步解套期
市場由跌轉升時,歷經長期套牢折磨,很多基民對市場可能再度下跌感到極度恐懼,想要趁著回本趕緊「事了拂衣去」,但是這樣做極可能會失去最豐厚的利潤。
比如疫情黑天鵝振翅的2020年初,A股市場震蕩,到3月份出現階段最低點后受益于寬松的流動性開始強勢反彈,有些基民戰戰兢兢,擔心市場會突然逆勢向下,開啟調整,于是隨時觀望下車機會。但是事實證明,從3月到7月上證指數漲幅超20%,一直持續到2021年2月才產生該輪行情的最高點。如果基民真的在此期間贖回,那便遺憾踏空了后市的機會。
數據來源:Wind
而且,我們感受到的風險和真實的風險并不相同。低位筑底回升期間,經過前期下跌,我們可能會認為市場風險很高,心理壓力很大,但是真實風險往往較低,市場或許已經來到了投資的「黃金區間」,相反,在市場的相對高點,大家心中被上漲的興奮所填滿,往往容易忽視市場中巨大的泡沫,忽視掉真正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