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周五)盤后,恒生指數公司公布了截至6月30日的第二季度的恒生指數系列檢討結果,調整范圍包括恒生、國企、恒生科技等港股主要旗艦指數,以及與港股通可投資范圍直接相關的恒生綜合指數。所有調整將于9月5日起生效。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恒生指數是香港股市行情的重要指標,代表了香港交易所所有上市公司十二個月平均市值涵蓋率的94%,且由于追蹤旗艦指數的被動資金接近2600億人民幣,因此潛在成分股變動將涉及大規模資金流動,加之近期港股走勢依舊震蕩,所以恒指此次季檢結果備受市場和投資者關注。
恒指擴容持續
恒生指數方面,本次調整新納入百度、中國神華、翰森制藥、周大福,納入權重分別為0.65%、0.65%、0.15%、0.26%,無標的被剔除,調整后成分股數目將由69只增加至73只。
值得注意的是,翰森制藥于今年5月季檢時遭到恒生國企指數成分股剔除。
與此同時,各只股票的權重也有相應調整。科技股方面,騰訊控股、阿里巴巴、京東的權重上調至8%、7.34%和3.06%,美團的權重下調至6.56%。金融股方面,匯豐控股、友邦保險、建設銀行在恒指中的權重分別下調至8.00%、7.61%和4.42%。
恒生中國企業指數方面,中國太平洋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被剔除,商湯集團獲加入,成分股數目維持50只。
恒生科技指數方面,此次沒有變動,成份股數目維持30只。
與港股通可投資范圍密切相關的恒生綜合指數方面,海螺環保、361度、快狗打車、香港航天科技、創夢天地、中國華融、貝殼-W等24只股將被納入;招商證券、陽光房地產基金、建業地產等14只股將被剔除,成份股數目由目前的508只增加至518只。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部分公司在港交所上市股票持續停牌,恒生系列指數7月8日盤后剔除了世茂、佳兆業、彩生活、融創中國、火巖控股、中國恒大、中國奧園、奧園健康和恒大物業9家公司。
相比于今年5月的季檢結果,此次恒指調整幅度不大,并未與市場預測一致的大幅擴容。中金此前發表前瞻研報指出,直到目前為止,恒指擴容速度整體慢于預期。廣發香港也針對此前季調表示,目前調整進度大幅慢于預期,預計后續擴容的時間表可能需要進行靈活調整,將改革的周期適度延長,以平滑納入新成分股可能帶來的沖擊。
根據恒指公司在2021年3月發布的咨詢結果,恒指成分股將在2022年中前增加至80支,最終固定在100只。恒指成分股本次季檢擴容后為73只,但仍未達到此前設定的擴容目標。
牽動超兩千億資金流向
歷來恒生指數系列成分股調整,都會牽動大規模資金流動。
綜合彭博和Wind數據,截至7月中,追蹤恒指、國企和恒生科技指數的ETF規模分別約為234.2億美元、56.1億美元和94.9億美元,合計約385.2億美元(約2580.84億元人民幣)。
此次調整生效后,上海與深圳交易所會以此為依據相應調整滬深港通的可投資標的范圍。業內人士認為,獲納入港股通名單,對于個股而言往往意味著更多增量資金,尤其是南向資金的流入,有利于推動股價上漲。
本次季檢獲納入恒指的四只股票中,除百度微跌外,其余三只本日(8月19日)皆錄得上漲。
新納入的成分股個股也往往受到資金青睞。以5月20日公布的恒指一季度季檢中被新納入國企指數的聯想集團為例,中金公司當時估算在調整后將有4803萬美元的被動資金涌入在不到1天(0.9天)的時間內流入。
但中金也指出,在此次指數調整生效前,部分主動型資金仍不排除會根據調整公布結果采取一定的套利操作,但被動資金為了最大程度上減少追蹤誤差將選擇在生效前一個交易日(即9月2日)調倉。屆時相關股票成交會出現遠大于平時的“異常放量”情形,特別是在尾盤。
年初以來,盡管港股市場波動較大,但南向資金保持流入態勢。今年以來,南向資金累計流入1817億人民幣,即使在3月和4月市場劇烈動蕩期間,南下資金整體流入態勢依然延續。
華興證券此前曾指出,隨著更多具有增長性和優質基本面的公司成為指數成分股,恒生指數及恒生中國企業指數將更具代表性、平衡性和投資回報價值,有望獲得更高估值水平,香港市場也有望獲得更高的流動性、交易量和代表性。
中金研報預計,港股的比較優勢以及國內整體寬松的流動性環境仍有望支撐南向資金持續流入。考慮到當前國內貨幣政策立場及未來穩增長政策落地或將提振南向資金流入,預計中短期內南向資金流入趨勢保持不變。同時,H股估值相對A股及其他主要發達市場存在明顯折價,估值呈現明顯的比較優勢,而隨著基本面的修復,中國內地投資者的信心也有望回升。
著力捕捉ESG及可持續發展領域機遇
在恒指擴容持續之際,恒生指數公司近期還著力可持續發展領域的指數。
繼去年成功推出恒指ESG增強指數后,恒生指數公司(“恒指公司”)又于今年6月20日,推出了恒生國指ESG增強指數。恒生國指ESG增強指數旨在將重要的ESG元素納入基礎指數恒生中國企業指數(“國指”)之中。
該指數將國指成份股按ESG風險評級、聯合國全球契約(UNGC)原則和是否涉及具爭議的產品進行篩選。經過三重篩選后,余下之成份股將根據其ESG風險評級而調整權重。
恒指公司表示,近年來中國內地公司和社區明顯加大應對ESG議題所采取的行動力度,部分動力來自于政府強調推動可持續發展,并將其列為國家實現經濟轉型和實施長遠發展策略的核心元素。因此推出這一指數,不僅能進一步豐富其ESG產品,還能夠滿足對中國內地公司ESG及可持續發展投資策略有興趣的投資者的需求。
恒生指數公司行政總裁巫婉雯表示,新指數為投資者提供有效的參考基準,也反映中國內地ESG發展涌現的龐大機遇。
值得注意的是,恒指ESG增強指數是恒指公司推出的第18只與ESG(環境、社會和管治)相關的指數。
事實上,僅在恒生國指ESG增強指數發布的不到一個月前,今年5月30日,恒指公司已與全球投資科技及咨詢公司Wilshire合作正式推出了“恒生氣候變化1.5℃目標指數”。恒指公司稱,該指數在近年來氣候變化等ESG議題逐步成為全球最密切關注的焦點之一,且越來越多投資者重視氣候相關因素和低碳經濟轉型的背景下推出。
巫婉雯還于當時表示,目前正在傾談與之掛鉤的ETF(交易所買賣基金),而去年推出以恒指為基礎的恒指ESG指數目前已有2只ETF追蹤,第三只也即將推出。
編輯/e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