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放松光伏關稅,對產業鏈意味著什么?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白宮6月6日聲明,將允許美國從泰國、馬來西亞、柬埔寨和越南進口太陽能電池板,兩年內不受關稅影響,美國稱,兩年內不會對太陽能產品征收新關稅。此次政策意味著東南亞廠將恢復出貨美國,利好中國在東南亞建有電池片和組件產能的企業,此前出口美國的停滯項目有望重啟。
拜登政府采取多項措施,促進美國本土新能源發展
昨天拜登總統宣布要加大刺激美國國內清潔能源制造,并授權使用《國防生產法》來加速新能源技術在美國國內的發展。
具體包括五項關鍵清潔能源技術:
1)太陽能電池板零件,如光伏組件等;
2)建筑保溫系統;
3)熱泵,超級高效地加熱和冷卻建筑物;
4)制造和使用清潔發電燃料的設備,包括電解槽、燃料電池和相關的鉑族金屬;
5)關鍵的電網基礎設施,如變壓器。
除了《國防生產法》外,拜登總統還宣布了以下幾種政策:
1、通過聯邦采購來促進美國制造的清潔能源。將聯邦采購的全部力量用于刺激國內太陽能制造能力,并稱聯邦采購措施短期可以刺激1GW的美國本土太陽能組件需求,且通過政府與州和地方政府等機構合作,未來10年潛在市場影響將提高到100GW以上。
2、支撐美國加強電網清潔能源項目。白宮稱,自拜登上任以來,美國國內太陽能發電能力已從7.5GW增加到15GW;到他第一個任期結束也就是2024年,目標裝機將達到22.5GW,翻了3倍,同時足以使每年超過330萬戶家庭改用清潔太陽能。為了實現這樣的目標,拜登決定暫時促進美國從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越南即東南亞四國采購太陽能組件和電池,規定這些組件可以免稅進口24個月,保障美國國內太陽能的發展,同時也促進美國國內光伏制造規模擴大。
3、采取額外措施削減成本,支持高薪工作,促進環境公正。包括允許公共土地使用更多清潔能源,加快審查機制,力求2025年至少實現25GW的許可,供電500萬戶家庭,降低50%公共土地上的風光項目租金和費用。同時加大屋頂光伏的投資,通過高薪工作支撐多元化太陽能勞動力等等。
此次政策松動釋放了哪些信號?
今年3月開始美國商務部宣布發期對從東南亞四國,即馬來西亞、泰國、越南和柬埔寨進口的太陽能產品開展反規避調查。當時宣布的時間進展是3月28日美國商務部對從東南亞四國進口的產品開展反規避調查,8月30日公布調查結果,2023年1月26日做出最終決定。
受此影響,中國廠商向美國組件發貨過半已出現延遲或取消,導致美國本土組件供應大幅下滑。而這次拜登政府宣布對東南亞四國政策放松的變化,一是利好美國本土光伏裝機復蘇,尤其目前定的時限是2年,2年內美國光伏裝機有望迎來搶裝,同時也利好中國光伏企業在東南亞產能的恢復和對美國的出口。
目前來看中國主要光伏企業如隆基綠能、晶澳科技、天合光能、晶科能源、阿特斯、東方日升等企業在東南亞產能布局較為領先。根據公開資料不完全統計(包括預計新增產能),隆基在東南亞擁有硅片/電池/組件產能共計約為4.1/8.5/8.6GW;晶澳約4/5/3.5GW;天合光能擁有電池/組件產能共計約6/6GW。
見智研究認為,美國政策的轉向,可以體現出美國光伏對美國本土以外供應鏈的高度依賴性。目前美國光伏產品仍有超過70%需要進口,自給率較低,難以實現其2024年22.5GW的裝機目標。且目前全球雙碳目標實現的大背景下,美國想通過自給自足完成雙碳目標并不現實。
中國一體化組件企業近年來已在東南亞建造大量產能,所以這次的消息利好國內具備東南亞一體化產能的企業,包括逆變器、組件、支架等分支的出口,這些企業有望獲得美國市場的超額利潤。
編輯/ r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