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4月以來,美股持續回調基本回吐了3月的反彈,道指和標普500指數累計下跌超3%和7%,納指重挫12%。
這對于過去習慣于逢低買入的個人投資者來說,這種滋味可不太好受。2022年,標普500指數的平均下跌時長約為整整2天半,是1974年以來最長的;而每個下跌交易日后的平均反彈幅度為-0.2%,也是近50年來最糟糕的。
有網友表示:當我以為可以抄底時,其實……
另外,持續數天甚至數周的股市下跌,似乎終于影響了市場情緒。
高盛統計發現,過去一周科技五巨頭FAAMG凈賣出量刷新年內新高。根據美國個人投資者協會(AAII)最新的每周情緒指數,近44%的人認為市場正在向熊市方向發展,這比歷史均值高出近14個百分點。
值得一提的是,下周美聯儲將再次召開議息會議,市場目前普遍預計,美聯儲屆時將自2000年以來首次加息50個基點,同時預計美聯儲將迅速開始資產負債表的縮表進程。
面對4月以來開啟的市場調整,對信奉「凡是過往,皆為序章」的投資者而言,最希望聽上去很簡單的這個問題得到解答:美股還能不能買?
兩大陣營激辯,美股牛蹄能否繼續狂奔?
華爾街的意見目前明顯分化為兩派:以高盛和摩根大通資管公司為代表的一派認為美聯儲能夠在抑制通脹的情況下,確保經濟復蘇,美股也將因此繼續上漲。
而包括美國銀行、摩根士丹利和花旗在內的另一派對于「熊市陷阱」的警告聲則日漸響亮,認為美國經濟增速將放緩,敦促投資者不要追逐收益。
1、美股還有上漲空間?
小摩的Marko Kolanovic是華爾街最堅定的多頭策略師之一,他表示,鑒于此前一段時間投資者信心疲弱、倉位偏低、系統性策略買入、季節性和超賣狀況,接下來短期美股傾向于上漲。
他還預計,本月底固定權重投資組合的再平衡將導致大量資金流入美股。短期美股的其他利好因素包括每月到期后的期權相關買盤,以及上周發生的大規模Gamma空頭拋售的反轉。
具體投資策略上,他建議投資者對投資組合采取杠鈴策略,同時持有傳統成長型股票和傳統價值型股票。此外,小摩全球策略團隊還增持了大宗商品、汽車板塊和航空板塊的股票。
盡管投資者對美國經濟衰退的擔憂正在逐漸加劇,高盛則表示,其前瞻性衰退風險指標沒有大幅上升。指標顯示,未來12個月出現經濟衰退風險的概率為25%。從歷史上看,當這一概率達到40~50%以上,投資者才需要擔心股市估值大幅縮水。因此,雖然該行預計美股的回報率會低于此前,但就表示仍將繼續增持美股。
2、美股反彈能否持續?
但與摩根大通不同,亦有不少華爾街機構目前預計,在美聯儲量化緊縮背景下,美股的反彈可能只是熊市反彈。根據花旗的估算,未來12個月內,美聯儲每收縮1萬億美元的流動性,美股就將下跌10%。
據彭博報道,BTIG分析師Jonathan Krinsky在報告中寫道:
我對漲勢保持謹慎,趨勢仍然是下行的。近期的小幅反彈除了緩解短期的超賣狀況外并沒有多大作用。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Mike Wilson本周表示,對2022年美股表現持悲觀態度。該行認為,4月以來的調整可能還不足以為持續反彈奠定基礎,因為經濟增長可能正在放緩。
物價壓力目前已經達到了對企業利潤增長具有破壞性的水平。雖然通脹和通脹預期可能已見頂,但這并不是看漲因素,因為企業業績的增速已經失去動力。
彭博指出,雖然從長期來看,多頭可能最終會獲利,但市場的疲軟仍會讓人神經緊張。
瑞穗國際多元資產策略主管Peter Chatwell表示:
毫無疑問,市場的感覺已經轉變。在股市中,「逢高賣出」似乎更有利可圖。
我們預計熊市將持續到第二季度,只有當通脹風險顯示出快要見頂的實質性跡象時,這種情況才會在下半年轉為輕微的風險反彈。
Aureus Asset Management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Kari Firestone表示,市場需要看到更多的公司交出強勁、可靠和可持續的一季報業績,這樣投資者才能重新參與進來。
美股還能重拾漲勢嗎?
現在市場最緊張什么:
通脹高企、俄烏局勢、美聯儲加息縮表還是經濟衰退?
面對動蕩的市場環境,
牛友們當前有什么操作策略?
歡迎評論區分享您的見解~
編輯/Corr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