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特斯拉的“翻身仗”上,比亞迪開了個不錯的頭。
比亞迪在4月27日晚間公布的2022年一季報顯示,一季度歸母凈利潤為8億元,同比增長240.59%,落在了此前預告的中軌(6.5-9.5 億元)。
當下市場對業績要求頗為嚴苛、新能源賽道信仰也不斷松動,比亞迪的一季報的利潤未超出市場預期。不過投資者也對比亞迪顯得頗為包容。4月28日,比亞迪股價僅收跌1.29%。
對看好比亞迪未來的投資者來說,比亞迪的一季報有不少亮點:整體結構上來自汽車收入的增長,以及汽車板塊盈利平滑了整體利潤。
看空比亞迪的投資者則認為,相比蔚來和理想20%的毛利率,以及特斯拉30%的毛利率,比亞迪在汽車業務上盈利能力不具備優勢。比亞迪十幾年深陷“增收不增利”的怪圈,一直為投資者所詬病。
根據花旗銀行的測算,比亞迪汽車的一季度毛利率約為15.6%。環比下滑1個百分點。
不過隨著比亞迪接下來推出高毛利車型改善收入結構,以及原料成本端價格穩定,一季報或成為比亞迪利潤率的拐點。接下來比亞迪的毛利率有望止跌回升。也許在今年,比亞迪就能靠著新能源車,跳出“不賺錢”的怪圈。
具體來看,一季度比亞迪營收668億,同比增長63%。以消費電子代工、組裝為主的比亞迪電子一季度則營收209億,同比增長5.24%,占總體營收占比下滑至31.28%。
這維持著比亞迪近幾個季度收入結構的變化趨勢。消費電子市場熱潮退去,比亞迪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上利潤跌回薄利水準。同步的,則是汽車收入對比亞迪營收占比的提升。投資者對比亞迪汽車業務看好的邏輯則得到了進一步強化。
接下來的汽車銷量仍會是支撐比亞迪估值、市值的主心骨。
華爾街見聞獲得得一份會議紀要顯示,比亞迪管理層稱,全年銷量保守估計在150萬輛,如果供應鏈跟得上,會沖擊200萬輛。
一季度在建工程環比增加76.87億、存貨較年初增加100.8億等數據表明,比亞迪在為產能爬坡、規模擴張繼續蓄勢。
有熟悉比亞迪的人士表示,今年比亞迪主要目標還是沖擊銷量,同步的則是通過對汽車銷售結構的改善,改善整體的利潤水平。
今年前三個月,比亞迪汽車銷量29.1萬輛,其中新能源車累計銷量28.6萬輛。定價在10-16萬、主打新價比的秦、宋每月銷量過2萬臺,中高端的漢則在1萬臺左右。
包括秦Plus和宋Plus在內車型的走紅,雖幫助比亞迪市場占有率進一步提升,但未能改善比亞迪的盈利能力。
這種情況出現了不少改善的趨勢。年初至今,比亞迪又陸續發售了包括宋MAX DM-i、驅逐艦05以及漢DM-i、DM-p在內的多款車型。
此外,隨著新一代純電平臺車型海豹、新騰勢品牌高端車型的推出,這部分高毛利車型銷售的提升,能夠進一步改善比亞迪盈利的結構,推高整體毛利率。
壓制利潤率的成本要素也在改善。據生意社數據,碳酸鋰的價格從今年1月20日的33.26萬元/噸漲到4月初的50萬元/噸后,目前已逐漸走平,維持在48萬元/噸的水平。
比亞迪管理層認為,目前原材料價格增長趨勢放緩,價格已基本穩定,預計接下新能源車的成本壓力會減緩。
中信證券新能源汽車行業首席分析師袁健聰則認為,比亞迪汽車業務業績壓力最大的時點已過,隨著后續碳酸鋰跌價及車型漲價帶來的利潤彈性,疊加公司強勁訂單放量,公司后續凈利潤將逐季向好。
加上弗迪電池的持續外拓以及比亞迪半導體拆分上市穩步推進,一季報里的比亞迪總體穩中有進。這也是比亞迪在市場殺估值不斷背景下,股價相對抗跌的主要因素。
接下來,能否進一步提升高滲透率,并擺脫“利潤扎心”的形象,這會是比亞迪在沖擊規模的路上的主要看點。
編輯/isa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