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靜觀金融,原文標題為《美國經濟韌性、彈性及明年衰退的可能性》
今年1-3月制造業PMI、非制造業PMI均值分別為57.8、58.2;1-4月NAHB房地產市場指數以及密歇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均值分別為80、63.8。
除了受高通脹掣肘,消費者信心指數始終偏弱外,其余經濟景氣指標均仍顯著高于榮枯線。
另外,如圖1所示,美國銷售總額同比與庫存總額同比仍處于歷史高位,強度超越金融危機后的2009-2011年。一直看重的綜合領先指標(CLI)自去年6月回落后,又在今年2-3月小幅企穩回升。
本文中探討三個問題:疫后美國經濟增長的動能(增長趨勢)是什么?動量(經濟增長強度)如何?美國經濟今年下半年放緩及明年衰退的動能與動量邏輯及其程度。
怎么看美國疫后經濟的韌性?四點動能。1)財政轉移支付及服務消費受阻,累計儲蓄大增支撐「任性」消費;2)疫后地產去庫存推動了當前的地產補庫存;3)剛剛釋放的基建紅利;4)高利潤率推動的企業資本開支。
由美國經濟指標彈性看疫后復蘇動量(經濟增長強度)。疫后美國很多經濟指標都頗具彈性,但分為三種:
1)由低基數造成的,往往源于供給抑制過后的脈沖式恢復。此類指標經歷了初期的快速修復后,彈性會顯著趨弱,最典型的就是工業部門產能利用率等;
2)由價格因素貢獻的高彈性:2021Q3后隨著通脹快速攀升的名義指標。只要通脹降溫,此類指標就大概率拐頭放緩;
3)高可獲得性推動的高彈性:需求彈性較高、供給彈性約束較小,如個人耐用品消費、疫后地產銷售以及就業數據等。但疫后企業部門投資彈性較弱,或與疫情的不確定性以及疫后美國通脹及人力成本上行斜率顯著高于歷次復蘇階段有關。
事實上,疫后各類經濟指標向上脈沖是過去幾個季度美國經濟回升的重要動量,往后看,個人服務消費還有些許向上彈性,但空間有限,因此美國經濟上行動力已不多。
美國經濟:動量已然衰退;動能即將轉弱。
1)美國經濟動量已然衰減:增長正在放緩。每一類經濟行為的修復都需要與就業恢復共振,盡管不同部門疫后彈性、節奏有別,但我們可以用就業數據來衡量美國經濟整體的恢復「彈性」,也即:經濟動量。目前三個部門多數經濟活動的彈性都已不再,唯獨個人服務消費仍受益于疫后累計儲蓄以及解封過程。這意味著未來美國各行業吸收就業能力在變弱,進而美國經濟增長動量勢必趨弱。
2)預計2023年Q1與Q3兩個季度環比折年率轉負,實際GDP同比則幾乎逐季放緩直至2023Q4降至0.2%。3)結構上的估計:2023年個人消費及企業資本開支降至0,地產投資轉負。
編輯/Corr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