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指100 ETF與iShares-20年期以上美債指數近年來先后出現了分化,這反映出投資者將大型科技公司用作通脹對沖工具。
隨著2年期與10年期美債收益率曲線出現短暫倒掛疊加強勁的經濟數據,美股市場對美國經濟信號的解讀好壞參半。在此之際,又出現了一個現象:大漲的大型科技股正在打破它們與長期美債的歷史聯系——但這種背離可能是不可持續的。
智通財經了解到,自美聯儲開始其2018年以來的首個加息周期以來,在兩周來,追蹤大型股公司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表現優于追蹤長期美債的基準ETF。自3月16日以來,納指100 ETF已經上漲了7.9%,而iShares-20年期以上美債指數則下跌近1%。
這與近年來的趨勢相反——這兩只ETF近年來大體上步調一致。 在一種觀點看來,這種分歧反映出越來越多的人相信,成長型股票仍可以對沖美國接近40年高點的通脹,尤其是考慮到成長型股票無論商業周期如何起伏,都能實現利潤的聲譽。
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更高的收益率往往會降低未來現金流的現值——這可能會對科技公司造成尤其嚴重的傷害,主要是由于其價值基于未來的現金流入。
然而,盡管整個美債收益率曲線出現異常,但人們對大型股公司的喜愛仍在持續。另一種角度是:債券市場閃現的經濟不良信號,正促使投資者跳上這些可靠的盈利投資,這要歸功于FAANMG這類公司擁有的強大用戶基礎。
但是,這一切能否持續是一個大問題。 在Miller Tabak + Co.首席市場策略師Matt Maley看來,納指100 ETF和iShares-20年期以上美債指數的表現差距之大,反映出債市和股市對美聯儲日益強硬的立場的反應不同。
Maley認為,由于頑固的通脹壓力削弱了企業收益,納指100 ETF將在第二季度回落。他稱:“歷史告訴我們,當出現分歧時,債券市場通常是正確的,而股市則不然。”在周三的交易中,納指100 ETF收盤下跌1.1%,而iShares-20年期以上美債指數上漲0.8%。
編輯/t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