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蘋果股價收盤小幅上漲0.5%,為連續第10個交易日上漲。該股出現了自2010年10月以來最長的漲勢,當時該股也連續10個交易日上漲。
不過,隨著「全球資產的風向標」——10年期美債收益率升至關鍵點位,部分投資者擔心收益率上漲將打擊蘋果等大型科技公司未來股價表現。
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已升至上世紀80年代中期一個下行趨勢通道的頂部,通脹飆升以及美聯儲的反應引發了長期趨勢是否即將結束的疑問。
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主題研究主管吉姆?里德(Jim Reid)周一表示:「顯然,這樣的趨勢不能永遠持續下去,除非你認為,美國名義收益率在本10年的后半段將持續為負。因此,無論如何,近40年的趨勢線幾乎肯定將在未來幾年內結束,但最近收益率的飆升提高了這種趨勢迫在眉睫的可能性。」
在3月16日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會議結束時,美聯儲自2018年以來首次上調了基準利率,以對抗高企的通脹。美聯儲將利率從接近于零的水平上調了25個基點,并暗示今年將進一步收緊貨幣政策。
里德周一在另一份宏觀策略報告中寫道:「上周,隨著市場意識到每一次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都可能導致利率上調50個基點,收益率飆升,這一趨勢上限終于要被打破。」「本周多位美聯儲發言人要么表示支持,要么沒有太強烈地反對。」
部分投資者擔心,美債收益率進入上行趨勢,將對科技股造成長期打擊。理論上,美國國債收益率的突然飆升會導致投資者逃離估值最高的股票,因為隨著利率上升,它們未來的收益貼現以后價值變低。
然而,晨星的一項研究表明,從過去 15 年的數據來看,科技股和債券收益率之間的反比關系有些牽強。具體來看,當美債收益率接近零時,科技股和國債收益率的相關性較低。事實上,當收益率上升時,科技股的表現優于其他市場。
晨星科技部門主管布賴恩·科萊洛認為,有幾種理論能解釋這一現象。首先,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美債收益率變化很小。他說,我們看到的少數增長「可能幅度太小,因而無法產生太大影響」。
第二,利率的小幅上漲在很大程度上被科技行業的異常擴張所抵消。從云計算到智能手機,從軟件即服務到今天的元宇宙,公司的增長可能超過利率的增長。無論經濟好壞,人們都會購買智能手機并采用新技術。「即使疫情期間,企業也爭先恐后地升級其 PC 和服務器,同時購買大量遠程工作軟件工具,例如 Zoom、DocuSign和 Shopify提供的工具。」
第三,科技股未來可能進行修正,因為許多表現最好的股票都在以泡沫價格交易。2020年,納斯達克綜合指數飆升了40%以上。與此同時,道瓊斯指數飆升7%。相比之下,2021年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上漲了20%,而今年以來該指數下跌逾8%。
編輯Jeffr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