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阿斯達克財經
就美國證監會(SEC)上周根據《外國公司問責法》將5家中概股公司納入「預摘牌名單」,對中概股退市風險的擔憂瞬間傳導到市場。
瑞銀發表中國市場策略報告表示,消息導致在美上市的中概股于過去兩個交易日股價挫20%,瑞銀對市場相關沽壓感到驚訝,顯示投資者情緒低迷,從宏觀數據和企業最近的盈利預測下調也可能導致下跌,但料隨著內地政府刺激措施推出、企業未來盈利可迎回升勢頭,將可為預測未來一年市盈率估值已處八年低位的MSCI中國指數帶來支持,認為市場拋售已過度。
來源:深網騰訊新聞
瑞銀指,機構投資者似乎是今次中概股主要賣家,但大型的中概股已大多在香港雙重上市,投資者可以輕松地將其持有的ADR轉換為H股,而因授權限制不能轉換ADR為H股的相信只占整體ADR的3-5%。
瑞銀指,對于已作雙重上市的中概股,近三個月機構投資者對相關中概股的ADR所有權下降了2.6個百分點,但同時,機構投資者在香港上市部份持股增加0.9個百分點,表明部分投資者已將其ADR轉換為H股。從港交所中央結算系統數據也顯示,雙重上市公司的香港上市部分已從流通股的48%增加到53%,而轉換大多在$京東(JD.US)$$京東集團-SW(09618.HK)$、$阿里巴巴(BABA.US)$$阿里巴巴-SW(09988.HK)$和$理想汽車(LI.US)$$理想汽車-W(02015.HK)$發生。
瑞銀表示,多數的ADR(52家公司占ADR總市值的96%,包括20家已經雙重上市的公司)目前有資格在香港第二上市。此外,香港證券交易所和監管機構正在討論可能放寬未通過盈利測試的「科技創新」公司上市規則。假設最終要求與適用于生物技術公司的要求相似(市值超過15億港元),料可新增約 41家中國ADR公司(相當于占中國ADR總市值2%)可能有資格在香港上市。
編輯/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