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元證券楊為敩、陳怡,原標題:《鎳供應的故事還要說多久?》
1、受對俄制裁擔憂擾動,倫鎳日內暴力拉升逾80%,連破前高。鎳此輪歷史行情背后不僅有基本面推動,低庫存背景下的資金博弈同樣不容小覷。
2、導火索依舊是對俄鎳出口限制的擔憂:
1)俄羅斯鎳產量90%來自俄羅斯諾里爾斯克鎳業,其鎳原料約占全球供應的9%,但是高品位鎳礦產量占全球22%。目前俄鎳從出口格局來看,主要流向中國(45%)以及歐洲市場(40%)。盡管暫時沒有明確制裁規定限制俄鎳出口,但貿易流通環節的或有障礙對短期價格影響無限放大的情況并不罕見。
2) 距今最近的案例可以參考2018年4月,美國當時以干涉大選為由對鋁業巨頭俄羅斯鋁業(約占全球產量5%)進行制裁,事件發生后,LME鋁價從最低1977美元/噸漲至2718美元/噸,漲幅高達37.48%。后續隨著制裁時間的逐步推遲和各方趨于妥協,價格逐步回落。
3) 而當前情況從經濟性角度分析,歐盟和俄羅斯在資源品領域的合作很難在短時間完成切割,否則相關方都將承受較大的利益損失,后續的制裁方式仍面臨多方博弈。
3、當然,鎳在新能源電池應用下的需求增長空間是毋庸置疑的:
鎳的戰略意義主要源于其在新能源電池中的重要應用。盡管其傳統下游不銹鋼需求彈性有限,但隨著全球范圍內新能源車滲透率提升,動力鋰電池的強勁需求推動該輪鎳持續去庫。當前LME鎳庫存已不足7.7萬噸,現貨升水持續走高直逼700美金/噸,均是歷史極端位置。
4、需要警惕, 低庫存背景下的資金博弈加劇市場波動,讓子彈飛一會兒:
1) 當前滬倫比價破位除卻考慮到該輪行情主要由海外驅動,也反映出海外鎳價運行已經偏離理性區間,沖高行情雖難持續,但交易層面上,子彈仍要飛一會兒。
2) 此外,如果出現嘉能可、托克等國際貿易商在貿易流通環節限制俄鎳資源流動,抑或是LME限制俄鎳倉單注冊和交割等極端情況,預期的「缺貨」落地為現實,時間維度的考慮便無意義,當下的逼倉行情無可避免。
3) 最新LME交易所鑒于多種基本金屬的低庫存環境,對所有主要合約增加遞延交割機制,料后續套保頭寸被拉爆引發的極端情形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風險提示:俄烏局勢發展超預期,經濟復蘇超預期。
編輯/Jeffr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