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上說著不要,身體卻很誠實”——殼牌近日上演了一出“大型真相現場”。
前一腳,殼牌還義正言辭地表態,對俄羅斯的行為表示震驚,“我們堅定地做出撤資的決定。我們不能、也不會袖手旁觀。”
后一腳,這家石油公司就在其他人紛紛“避嫌”的時候,從交易商托克手中購買了72.5萬桶俄羅斯烏拉爾原油,有望大賺約2000萬美元。
是什么吸引了殼牌“背信棄義”,大概就是這該死的誘人的價差吧。
華爾街見聞昨日提及,因為烏拉爾原油無人問津,其現貨價格與國際基準的布油價格之差擴大到創紀錄的28.5美元。
這一消息被披露后,市場大為震驚,大概誰都沒想到,拿下這個燙手山芋的竟然是歐洲最大原油公司。
面對隨之而來的批評聲,殼牌在推特上發表最新聲明。其表示,如果不向煉油廠不間斷地供應原油,能源行業將無法確保在未來幾周內繼續為歐洲人民提供生活必需品。
殼牌還提到一句關鍵內容,該公司一直在與政府進行激烈地商談,并將繼續遵循他們在能源供應安全問題上的指導”,當然其也“非常清楚,我們必須極其小心地應對這一困境”。
殼牌補充稱:“我們將繼續盡可能選擇俄羅斯石油的替代品,但鑒于俄羅斯對全球石油供應的重要性,這不可能在一夜之間實現。”
殼牌的總部位于英國倫敦,但它沒有透露是與哪國政府進行的談判。
分析人士指出,殼牌低價購買俄羅斯原油是一個明確的信號,盡管俄烏沖突在繼續,西方的制裁也在升級,但俄羅斯的能源產品仍然能找的到買家,只要折扣足夠低。
金融博客Zerohedge評論稱,殼牌向所有人展示這種場景確實會出現,其預計大部分西方石油公司將會爭奪便宜的俄羅斯原油,尤其是在國際油價飆升到115美元之際。在此情況下,俄油的價差也將慢慢回歸到0。
或許會為了平息怒火,殼牌上周末還宣布將剝離其在 Sakhalin-2 液化天然氣項目中的股份,并將把俄羅斯業務的利潤捐贈給人道主義援助機構。
編輯/so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