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烏危機升級引發市場動蕩之際,PIMCO建議投資者在投資組合中加入大宗商品,以對沖市場波動及螺旋上升的價格壓力。
自俄烏沖突全面爆發以來,大宗商品價格一直在飆升:從石油、金屬到農產品。幾乎所有大宗商品都在上漲。彭博大宗商品現貨指數本周有望創下1974年以來的最大單周漲幅。
與此同時,歐美股市債市則形成“雙殺”的局面。彭博統計顯示,全球債券今年以來的跌幅已超過3%,而標普500指數則下跌近10%。這對秉持傳統“股六債四”的投資者形成巨大壓力。
PIMCO投資組合經理Greg Sharenow和Andrew DeWitt在近期的專欄文章中指出,過去一年,新冠疫情引發的供應短缺和需求飆升推高了通脹,大宗商品開始持續走高。伴隨著通脹上升,股票和債券之間的相關性已經轉為正向,這進一步增加大宗商品配置的理由。
文章認為,俄烏危機升級雖然尚未導致能源生產中斷。但受航運、保險和信貸方面負面影響,俄羅斯能源出口已經受到影響。未來制裁可能會限制資本和技術流向俄羅斯石油、天然氣和礦產開采公司。這將對能源和材料價格長期走勢提供方向性的指引。
兩位基金經理強調,目前投資者在組合中加入大宗商品的理由很充分:相對于歷史平均水平,投資者和股票指數目前對商品的配置不足;高企且不穩定的通脹則將是決定未來一年股債資產回報的最大驅動力。
PIMCO的觀點并不孤單。加拿大CI金融公司旗下GSFM的投資顧問Stephen Miller也建議投資者在組合中加入大宗商品進行對沖。其建議投資者買入那些與債券和股票beta系數無關的低風險資產,比如黃金、更廣泛的大宗商品籃子或通脹掛鉤債券。
編輯/so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