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智通財經
智通財經APP獲悉,國泰君安發布研報稱,低估值板塊的盈利對經濟周期的敏感度高,其行情多來源于對穩增長政策托底經濟的預期,本輪低估值行情的本質是估值修復。穩增長+經濟結構轉型,信息新基建景氣度有望抬升,看好云計算產業鏈,產業政策上關注「東數西算」。
低估值的理解:硬幣的另一面叫價值
在實踐中,投資者往往把「低估值」和「價值」兩個概念聯系在一起。1)從國證價值指數的編制來看,兩個概念相似性可得到驗證——根據國證指數網,國證價值指數的編制方法為「在國證1000指數樣本股中,選取每股收益與價格比率、每股經營現金流與價格比率、股息收益率、每股凈資產與價格比率綜合排名前332只」。
其中,「每股收益與價格比率」即為市盈率的倒數,是定義價值類個股的第一要素。2)該經驗直覺亦可得到數據驗證——從標準化后的歷史凈值來看,國證價值指數與SW低市盈率指數的走勢高度相似,2007年至今凈值的相關系數高達0.96,兩者凈值的比值近十年也在1.2-1.4之間窄幅波動。
低估值板塊的盈利對經濟周期的敏感度高,其行情多來源于對穩增長政策托底經濟的預期
綜合過去六輪低估值板塊行情,其中第1/2/4/6輪行情經濟都處于信用周期底部位置,與本輪行情(21年11月至今)的經濟背景較為類似。信用周期底部階段,市場會形成寬信用穩增長預期:政府通過基建投資、地產政策刺激建設投資、房屋銷售觸底回升,從而進一步帶動汽車、家電等耐用消費品以及上游周期類行業的需求回升。因此,每一輪信用周期底部,低估值板塊均有所表現。
盈利承壓+流動性考驗,市場超額收益更多來源于估值提升,低估值行情的本質是估值修復
當前的宏觀和市場環境不支持A股估值的全面提升,需要對成長股的「拔估值」和價值股的「估值修復」進行區分。當前三大因素驅動了本輪低估值板塊的估值修復行情。
1)市場整體風險偏好下降,主要源于分母端的約束:國內寬松預期趨于一致,增量較少,同時海外貨幣政策偏鷹加速市場對流動性預期調整。
2)成交量萎縮,市場觀望情緒濃厚:第一季度處數據真空期,投資者普遍等待實體經濟數據驗證。
3)低估值板塊盈利修復預期占優:信用周期底部階段,穩增長政策預期升溫,帶來低估值板塊預期盈利上修,邊際變化上相比成長板塊占優。在整體風險偏好降低+成交量萎縮的背景下,市場偏向當前盈利預期邊際修復占優的低估值板塊。
風險提示:1)疫情反復;2)地緣政治風險;3)美聯儲貨幣政策。
編輯/Corr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