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Wind
摩根士丹利策略師表示,「我們最終出現2018年12月類似結果的可能性正在增加」,當時美股從近期高點下跌了20%,但隨著美聯儲的讓步,股市出現了大幅反彈。
受國際風險事件影響,美股三大指數隔夜跌逾1%。摩根士丹利策略師表示,當前市場像極了2018年,美聯儲鷹派政策疊加美國經濟增速放緩,才是投資者更應該擔心的問題。
具體來看,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首席股票策略師邁克爾?威爾遜(Michael Wilson)在報告中寫道,過去幾周,「國際風險事件占據了市場的中心位置,但我們的研究表明,美國經濟增長放緩也同樣重要。雖然國際風險事件未來仍面臨不確定性,但市場已經進行了定價。」
從現在開始,美股的調整幅度和持續時間將主要取決于2022年上半年經濟放緩的程度,威爾遜寫道。雖然國際事件顯然會使這種放緩變得更糟,但分析師幾個月來一直關注的根本風險將是主要驅動因素。
在談到美國潛在經濟放緩時,威爾遜指出,「大多數經濟和盈利預測確實反映出去年的強勁增長速度有所放緩,我們認為,兩者都有低于預期的風險。」威爾遜的悲觀觀點主要受消費者需求放緩影響,因為通脹居高不下,消費者信心依然低迷。
盡管零售銷售和信用卡數據保持強勁,同時許多面向消費者的公司繼續表示沒有需求放緩,但威爾遜反駁稱,摩根士丹利的多數領先指標已經表明,消費放緩的風險仍高于正常水平。同時,供應正在上升:雖然這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供應短缺,但也可能導致許多商品重新出現價格折扣。如果供應改善后的情況顯示,雙倍訂單的數量遠高于企業預期,那么需求也會面臨風險。
再加上烏克蘭潛在的能源價格沖擊——這將進一步打擊消費者需求,因為更多的可支配收入被花在天然氣和暖氣等必需品上——情況只會變得更糟。
威爾遜表示,美股技術層面的情況甚至更加復雜。「當標普500指數下跌不到10%時,我們很少看到如此廣泛的需求疲軟和嚴重的破壞。根據我們的經驗,當這種情況發生時,主要股指通常會跌至平均水平。」
簡而言之,這位首席美國策略師表示,盡管「這次調整看起來不完整」,但他也認識到,股市正處于非常超賣的狀態,市場情緒是看跌的,即使持倉情況并非如此。此外,由于國際事件目前對股市構成沉重壓力,「局勢的緩解可能導致策略性反彈」,但圍繞局勢的不確定性仍然非常高。
綜上所述,威爾遜表示,當前的形勢看起來與2018年底類似,最明顯的相似之處是:在美國經濟增長放緩的時候,美聯儲政策過于強硬。2018年9月,市場討論鮑威爾有關加息的言論,并認為政策仍遠未中性,尤其是在12月信貸市場動蕩之際。這一次,美聯儲是在應對創紀錄的高通脹,可以說是落后于美債收益率曲線。
威爾遜表示,「我們最終出現2018年12月類似結果的可能性正在增加」,當時美股從近期高點下跌了20%,但隨著美聯儲的讓步,股市出現了大幅反彈。
到了3月,「美聯儲將實際上開始收緊政策,而不僅僅是說說而已。」與此同時,有關增長的數據開始出現問題, 「收益修正速度放緩,企業更多地承認,成本仍是一個問題,需求可能會低于預期。」
編輯/e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