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王德倫策略與投資
興業證券認為,無論是在美股、港股,還是在A股,都出現了「高低」切換,高估值板塊從跑贏、開始轉向跑輸低估值板塊。這一系列市場表現背后的核心主導邏輯,或與全球利率環境出現「劇變」密切相關。
2022年初以來,全球股票市場「風云變幻」。在2021年表現亮眼的美股、歐洲股市,紛紛出現劇烈調整。尤其是美股,標普500、納斯達克、道瓊斯指數2021年的漲幅分別達到了27%、21%、19%。
而到了2022年,在短短不到40個交易日內,標普500、納斯達克、道瓊斯已經分別跌去9、13、7個百分點。與美歐股市由漲轉跌不同,2021年表現乏善可陳的港股及新興市場,出現明顯反彈。其中,港股在俄烏等地緣政治事件爆發前,累計漲幅一度達到6.5%,成為開年以來全球股市的「明星」。
全球股市「風云變幻」背后,反映了什么邏輯?在回答這一問題前,我們可以再看下全球股市的「結構」變化。比如,美股內,長期跑贏道瓊斯指數的納斯達克指數,從2022年初開始,持續跑輸道瓊斯指數。全球范圍內,2021年遠遠跑贏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MSCI發達市場指數,從2022年開始持續跑輸新興市場。同樣的,美股與港股的相對強弱表現,也在2022年較2021年出現大逆轉。
與海外股市的表現相似,A股年初以來,也出現明顯的結構切換。在2021年,A股中表現最好的是代表高估值板塊的高市盈率指數,它大幅跑贏了代表低估值板塊的低市盈率指數。但到了2022年,高市盈率指數開始持續跑輸低市盈率指數。與A股關系「密切」的港股,同樣出現了「高低」切換。代表低估值板塊的恒生紅籌指數,2022年初至今,大幅跑贏了恒生指數。
縱觀全球市場,2021年大幅收漲的美歐股市,在2022年持續下挫;而2021年表現不佳的港股、新興市場,2022年大放異彩。同樣的,無論是在美股、港股,還是在A股,都出現了「高低」切換,高估值板塊從跑贏、開始轉向跑輸低估值板塊。這一系列市場表現背后的核心主導邏輯,或與全球利率環境出現「劇變」密切相關。2022年以來,10Y德國國債收益率時隔3年由負轉正,長期低利率水平的代表——10Y日本國債收益率更是一度升至0.23%,創下近6年新高。伴隨德國、日本等長端國債收益率持續上行,全球負利率資產規模開始大幅下降。
回顧過往3年,全球市場的運行邏輯,一直處于「負利率」的大環境下。比如,市場在討論全球「負利率」時代的資產配置思路時,「資產荒」被頻頻提及,并最終紛紛轉向增配高ROE資產,「只要賽道好、估值就沒有天花板」成為了共識。然而,這一共識,在全球「負利率」資產大幅下降的2022年,似乎正在被逐步打破。估值因素從不重要變得重要,「賽道好」也不再簡單對應股價不會跌,部分所謂的白馬公司,股價已經開始因為沒有「超高」的增長,而受累于估值下滑。
微觀層面,很多優秀的公司,依然很優秀。但宏觀層面,這些優秀的公司,能否像過去一樣繼續享受更高的估值溢價?這一問題,市場最終將給出答案。
風險提示:投資有風險,決策需謹慎。本文所表達觀點僅代表對宏觀市場的當期判斷,可能隨市場環境變化而產生調整,不構成任何信息屏受眾群體的任何相關投資建議與預測。
編輯/Corr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