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率異動:單邊預期有風險
□本報記者 王姣
繼上周五大幅升值639基點后,本周一(1月9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大幅調降594基點至6.9292元,延續了新年以來的“過山車”行情,不過年初至今人民幣匯率總體仍呈現企穩升值態勢。
機構分析認為,近期人民幣企穩主要歸因于美元階段性走弱、國內經濟短期企穩、離岸市場流動性緊張及監管層維穩匯率等,而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波幅明顯上升,體現出央行通過中間價引導匯率趨穩、扭轉人民幣單邊貶值、防范金融風險和資本外逃的意圖。短期來看,人民幣匯率走勢預期面臨分化和調整,此前的單邊貶值格局被打破,預計未來一段時間人民幣對美元以雙向震蕩為主。中期而言,2017年人民幣對美元仍存在貶值壓力,匯率雙向波動將進一步加劇。
人民幣匯率玩“過山車”
新年伊始,人民幣匯率上演“過山車”行情。
年初頭兩個交易日(1月3日、4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接連下調128基點、28基點,并再度失守6.95關口。就在市場擔憂人民幣匯率即將“破7”之際,市場又上演驚天逆轉的一幕,5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調升219基點,重回6.93附近;6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更大幅調升639個基點至6.8668,創2005年7月以來最大升幅;兩個交易日該中間價累計上調858基點或1.2%。而在人民幣前收盤價下跌與美元指數反彈的共同影響下,本周一(1月9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又大幅調低594基點至6.9292元。
近期在、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走勢同樣出現大幅波動,離岸市場的暴漲暴跌尤為明顯。在岸方面,1月5日,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大漲668個基點報6.8817,創近一個月新高,并刷新了去年2月15日以來的最大漲幅紀錄;離岸方面,1月3日以來,香港市場上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連續三日大漲,4日、5日分別飆升926基點、776基點,盤中一度升破6.8一線,導致離岸和在岸價差倒掛1000點,且兩日內合計升值幅度達到2.45%,創2015年8月匯改以來連續兩日最大升值幅度。
隨后的1月6日,在岸和離岸人民幣均大幅回吐前兩日漲幅,當日在岸人民幣大跌413個基點至6.923,離岸人民幣跌幅更超過600基點,重新逼近6.85。1月9日,在岸人民幣兌美元16:30收盤價報6.9344,較上一交易日跌114基點;離岸人民幣跌246個基點報6.8734,盤中最低觸及6.8898,逼近6.89關口,但兩岸價差仍倒掛逾600點。
總的來看,過去5個交易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波動幅度達858個基點,在岸人民幣即期匯率波動幅度達945基點,離岸人民幣波動幅度更超過1900個基點,波動明顯加大。但年初至今人民幣匯率總體呈現企穩升值態勢,其中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升值140基點,在岸人民幣即期匯率升值逾100基點,離岸人民幣即期匯率升值逾900基點。
監管層維穩意圖明顯
市場人士指出,近期人民幣匯率打破單邊貶值走勢主要歸因于美元階段性走弱、國內經濟短期企穩、離岸市場流動性緊張以及監管層維穩匯率,而2017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波幅明顯上升,體現出央行通過中間價引導匯率趨穩、扭轉人民幣單邊貶值、防范金融風險和資本外逃的意圖。
綜合機構分析,近期人民幣匯率企穩升值是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其一,美元階段性走弱是關鍵因素。繼1月3日觸及103.82后,美元指數繼續上升動力不足,且4日、5日美元指數接連大跌,盤中最低下探101.30,有助于人民幣匯率短期企穩。其二,中國經濟短期企穩,貨幣政策維持中性穩健,國內基本面對人民幣匯率形成支撐。2016年12月財新中國制造業PMI錄得51.9%,較11月躍升1個百分點,創下2013年1月以來的新高。其三,離岸市場人民幣利率大幅走高,導致近日做空人民幣成本高企。從2016年底開始,流動性緊張導致HIBOR利率一直處于上升狀態,香港人民幣HIBOR隔夜利率從2016年12月29日的7.46%大幅飆升至2017年1月5日的38.34%,創去年1月12日以來新高,而HIBOR利率大漲后做空人民幣的成本大增,空頭紛紛撤離,離岸人民幣迅速升值。其四,近期政府通過強化一籃子錨貨幣及加強外匯管制影響了投資者對人民幣匯率貶值的預期。2017年1月1日新的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貨幣籃子生效,單一貨幣變動對CFETS人民幣指數的影響減弱,促使人民幣與美元脫鉤,有利于保持指數走勢的穩定;此外,2016年11月以來,對于對外直接投資、大額對外支付、人民幣貸款等方面的監管措施持續升級。
“人民幣匯率的大幅升值除美元短期走弱外,體現了貨幣當局管理人民幣匯率預期。應該說,此次人民幣短期升值,是元旦前后貨幣當局一系列政策組合拳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大匯率波動有可能成為今年外匯市場的重要特征之一。”國金證券表示。
中信證券進一步指出,為防止外匯儲備消耗過快,以及國內外金融市場的穩定,央行可能也有主動引導匯率的動機。自去年“8·11”匯改以來,人民幣貶值預期開始釋放,人民銀行動用外匯儲備在公開市場進行穩定匯率的操作。外匯儲備由2014年6月末約4萬億美元縮水至2016年12月末約3萬億美元,下降超過9000億美元,其中超過60%的外匯儲備是在“8·11”匯改后消耗掉的。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央行近期在離岸市場的動作已經表明其保持人民幣匯率相對穩定、打破人民幣貶值一致預期的意圖,元旦后監管層針對外匯和資本流動的宏觀審慎監管持續發揮作用,這一切都向市場釋放了央行有能力保持外匯市場穩定的信號。
匯率彈性將繼續增強
市場人士指出,美元指數高位震蕩、國內經濟L型筑底等為人民幣短期走穩提供了基本面支撐,預計未來一段時間人民幣匯率將以雙邊震蕩為主。但在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仍存、美國步入加息周期的大背景下,人民幣長期貶值壓力難言消除,央行2017年匯率政策預計將以維穩的同時擴大雙向波動為主要思路。
從外部因素看,國泰君安證券認為,美元走軟、國際流動性好轉對人民幣匯率來說,是難得的可以實現貶值預期“軟著陸”的時間窗口。如果疊加匯率形成機制的進一步改革,人民幣匯率也許能夠走出“單邊貶值”行情,進入真正的“雙向波動”。
從內部因素看,海通證券指出,國內經濟仍相對穩定,貨幣政策中性偏緊,央行不僅增強了資本項目監管,預計未來對匯率的干預管理也會持續,所以短期內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要突破7還需要很高的條件。
總體而言,受益于目前美元處于高位震蕩行情、離岸做空成本相對較高、在岸匯兌窗口沖擊有限等因素,預計短期人民幣貶值壓力大大減輕,將以雙邊震蕩為主。中期而言,由于美國處于強加息周期,人民幣仍將面臨一定貶值壓力,匯率雙向波動將進一步加劇。
值得注意的是,有分析人士指出,雖然央行干預可以起到階段性穩匯率的效果,但也付出外儲消耗、加強管制、高估壓力仍存的代價,從長遠來看,我國還是應該堅持匯率市場化改革方向,容忍波動,為國內改革和增長贏得空間。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