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王文嫣)在1月5日舉行的國家能源局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能源局副局長李仰哲介紹《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下稱“《規劃》”)時表示,據初步測算,整個“十三五”期間,可再生能源總的投資規模將達到2.5萬億元,屆時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相當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14億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約1000萬噸,減少氮氧化物排放約430萬噸,減少煙塵排放約580萬噸,年節約用水約38億立方米,帶動就業人口將超過1300萬人,經濟、環境和社會效益都非常突出。
可再生能源“十三五”規劃體系包括一個總規劃以及水電、風電、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5個專項規劃,占了能源領域“十三五”14個專項規劃的近一半,特別是首次編制地熱能發展規劃,充分體現了中國能源轉型的大趨勢以及中國政府踐行清潔低碳能源發展路線的堅定決心。
《規劃》提出到2020年,水電裝機達到3.8億千瓦(其中含抽水蓄能電站4000萬千瓦)、風電裝機達到2.1億千瓦以上、太陽能發電裝機達到1.1億千瓦以上、生物質能發電裝機達到1500萬千瓦、地熱供暖利用總量達到4200萬噸標準煤的發展目標,是緊緊圍繞2020年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總量中占15%的比重目標要求,綜合考慮了各類非化石能源的資源潛力、重大項目前期工作進度、經濟性指標改善等多種因素,經過嚴格測算之后才確定的。上面這些目標加起來,到2020年商品化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將達到5.8億噸標準煤,再加上核電,基本上可以確保完成2020年15%的非化石能源發展目標,并為2030年實現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20%的目標奠定扎實的基礎。
總目標分解到每年的話,“十三五”期間,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總量年均增長4250萬千瓦,包括常規水電,(不含抽水蓄能)約800萬千瓦、抽水蓄能大概350萬千瓦、風電約1600萬千瓦以上、光伏發電約1200萬千瓦以上、太陽能熱發電約100萬千瓦、生物質發電約200萬千瓦,約占“十三五”年均新增裝機規模的一半左右。此外,太陽能熱水器利用規模年均增長0.72億平方米;地熱能熱利用規模年均增長約合710萬噸標準煤;生物液體燃料利用規模年均增長約合60萬噸標準煤。可再生能源整體都將在“十三五”時期實現快速發展,并將成為“十三五”中國能源和電力增量的主要構成部分。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