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上午,國家能源局組織召開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新聞發布會,將發布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國家能源局副局長李仰哲先生參加新聞發布會,發展規劃司副司長李福龍、何勇健,新能源司司長朱明,副司長梁志鵬回答提問。
以下為實錄:
李仰哲: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經國家能源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并報請國務院批準同意,《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已在元旦前,已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正式印發,電力、可再生能源等14個能源專項規劃也在陸續發布。下面,我首先向大家介紹一下《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
《規劃》依照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編制,明確了我國能源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政策導向和重點任務,是“十三五”時期我國能源發展的總體藍圖和行動綱領。
《規劃》提出,要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主動適應、把握和引領新常態,遵循能源發展“四個革命、一個合作”的戰略思想,堅持以推進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需求為立足點,以提高能源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著力優化能源系統,著力補上發展短板,著力培育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著力提升能源普遍服務水平,全面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努力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
規劃強調,要堅持六個“更加注重”的政策取向,更加注重發展質量,調整存量、做優增量,積極化解過剩產能;更加注重結構調整,推進能源綠色低碳發展;更加注重系統優化,積極構建智慧能源系統;更加注重市場規律,積極變革能源供需模式;更加注重經濟效益,增強能源及相關產業競爭力;更加注重機制創新,促進市場公平競爭。《規劃》既總結了前期能源發展、能源變革的經驗和成就,又對未來五年的能源革命、綠色低碳發展做出了具體部署和安排,《規劃》是一個轉型變革的規劃,創新發展的規劃。下面,我從六個方面介紹一下能源規劃對幾個重大問題的考慮和安排。
一、關于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實行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制,是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大方略,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任務。綜合考慮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階段、能源消費趨勢變化等因素,經過充分論證并廣泛征求各方面意見,《規劃》提出“到2020年把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50億噸標準煤以內”,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綱要》保持一致。從年均增速看,“十三五”能源消費總量年均增長2.5%左右,比“十二五”低1.1個百分點,符合新常態下能源消費變化新趨勢。從能源強度看,按照規劃目標測算,“十三五”期間單位GDP能耗下降15%以上,可以完成《綱要》提出的約束性要求。為確保能源安全,應對能源需求可能回升較快和局部地區可能出現的供應緊張局面,《規劃》考慮了相關對策,給保障能源安全供應留有了一定余地和彈性,主要是通過提高現有發電機組利用率、提升跨區調運和協同互濟保供能力等措施,確保能源充足穩定供應。
二、關于能源結構調整。優化能源結構,實現清潔低碳發展,是推動能源革命的本質要求,也是我國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迫切需要。《規劃》提出,“十三五”時期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15%以上,天然氣消費比重力爭達到10%,煤炭消費比重降低到58%以下。按照規劃相關指標推算,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氣消費增量是煤炭增量的3倍多,約占能源消費總量增量的68%以上。可以說,清潔低碳能源將是“十三五”期間能源供應增量的主體。
實現規劃確定的結構調整目標,既有現實基礎,又有一定的難度和挑戰,要突出從三個方面抓落實。一是繼續推進非化石能源規模化發展。做好規模、布局、通道和市場的銜接,規劃建設一批水電、核電重大項目,穩步發展風電、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二是擴大天然氣消費市場。創新體制機制,穩步推進天然氣接收和儲運設施公平開放,鼓勵大用戶直供,降低天然氣利用成本,大力發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和天然氣調峰電站,在民用、工業和交通領域積極推進以氣代煤、以氣代油,提高天然氣消費比重。三是做好化石能源,特別是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這篇大文章。在今后較長時期內,煤炭仍是我國的主體能源,這是我們最基本的國情。要堅定不移化解過剩產能、淘汰落后產能、發展先進產能,優化煤炭生產結構,要堅定不移地發展煤炭洗選加工和超低排放燃煤發電,推進煤制油氣、煤制烯烴升級示范,走符合中國國情的煤炭清潔開發利用道路。同時,加快推進成品油質量升級,推廣使用生物質燃料等清潔油品,提高石油消費清潔化水平。
三、關于能源發展布局。受資源稟賦等因素制約,我國重要的能源基地大都分布在西北部,長期以來形成了西電東送、西氣東輸、北煤南運的能源格局和流向。但經濟進入新常態后,主要能源消費地區市場空間萎縮,對接受區外能源的積極性普遍降低,能源送受地區之間利益矛盾加劇。根據新形勢的變化,綜合考慮資源環境約束、可再生能源消納、能源流轉成本等因素,《規劃》對“十三五”時期的重大能源項目、能源通道作出了統籌安排。其中,在能源發展布局上做了一些調整,主要是將風電、光伏布局向東中部轉移,新增風電裝機中,中東部地區約占58%,新增太陽能裝機中,中東部地區約占56%,并以分布式開發、就地消納為主。同時,輸電通道比規劃研究初期減少了不少,還主動放緩了煤電建設節奏,嚴格控制煤電規模。在規劃實施過程中,我們將密切跟蹤布局及這些調整措施的變動情況和實施效果,動態評估新變化、分析新問題、研究采取新對策。
四、關于提高能源系統效率和發展質量。當前,隨著能源供應出現階段性寬松,我國能源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綜合效率不高等問題逐步顯現。突出表現在煤炭產能過剩、煤電利用小時數下降、系統調節能力與可再生能源發展不相適應等。解決好這些問題是一項長期任務,主要途徑是優化能源系統,對此,《規劃》提出了四個方面的對策措施:一是有效化解過剩產能。堅決把國務院確定的煤炭去產能的部署落實到位。需要強調的是,去產能主要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更加注重運用安全、環保、技術、質量等標準,淘汰落后產能。二是加快補上能源發展的短板。增強電力系統調峰能力,加快抽水蓄能電站、天然氣調峰電站建設,同時,加大既有的熱電聯產機組、煤電機組靈活性改造力度。統籌推進油氣管網建設,在提升骨干網輸送和進口接收能力的同時,加強支線管網建設,打通“最后一公里”。推進城鎮配電網建設,既要補欠賬又要上水平,在健全網架的同時加快智能化升級。三是深入推進煤電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十三五”期間要完成煤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4.2億千瓦,節能改造3.4億千瓦。四是嚴格控制新投產煤電規模,力爭將煤電裝機控制在11億千瓦以內。
五、關于提升能源安全戰略保障能力。《規劃》既強調了要牢固樹立底線思維,堅持立足國內,增強能源自主保障能力;又考慮了要抓住當前國際市場供需寬松的機遇,充分利用國際能源資源。在增強國內供應能力方面,《規劃》提出要夯實油氣供應基礎,著力提高兩個保障能力。一是加大新疆、鄂爾多斯盆地等地區勘探開發力度,加強非常規和海上油氣資源開發,提高資源的接續和保障能力。二是有序推進煤制油、煤制氣示范工程建設,推廣生物質液體燃料,提升戰略替代保障能力。在利用國際資源和市場方面,《規劃》提出要抓住“一帶一路”建設的重大機遇,推進能源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大技術裝備和產能合作,積極參與全球能源治理,實現開放條件下的能源安全。同時,“十三五”期間還要堅持節約優先的方針,著力推進相關領域石油消費減量替代,重點提高汽車燃油經濟性標準,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大力推進港口、機場等交通運輸“以電代油”、“以氣代油”。
六、關于著力加強創新引領。創新是引領能源發展的第一動力。《規劃》突出強調,要加快技術創新、體制機制創新和產業模式創新,進一步增強能源產業的發展活力。在技術創新方面,《規劃》堅持戰略導向,按照“應用一批、示范一批、攻關一批”的思路,加快推進關鍵領域的技術裝備研發和示范。在體制機制創新方面,《規劃》更加注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提出要完善現代能源市場,推動電網、油氣管網等基礎設施公平開放接入,有序放開油氣勘探開發等競爭性業務,進一步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同時,也考慮了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科學合理地建設市場、管理市場和調控市場,提高能源行業治理能力。在產業模式創新方面,《規劃》提出要積極推廣合同能源管理、綜合能源服務等先進市場理念和模式,推動信息技術與能源產業深度融合,增強能源供給側、需求側交互響應能力,構建能源生產、輸送、使用和儲能體系協調發展、集成互補的智慧能源體系。
《規劃》描繪了“十三五”能源發展藍圖,明確了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措施。下一步,我們將抓好規劃的貫徹實施。也希望全社會特別是新聞媒體的朋友們一如既往地關心、支持能源發展。讓我們共同攜手,為深入推進能源變革,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而努力奮斗!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