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中國指數研究院在“聚焦大數據開創新未來 2017首屆中國房地產大數據年會”上預測:2017年,因城施策將在控風險與去庫存基調下不斷深化,熱點城市房地產市場面臨量價回調,位于大城市周邊的小城市或自身產業優勢顯著的三四線城市,未來市場發展仍具備潛力。
一二線城市面臨量價回調
中國指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黃瑜表示,2016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17年貨幣政策要保持穩健中性。“我們的理解是:貨幣供應規模增速適中,貨幣貸款投向更趨均衡,在房地產方面繼續引導資金流向合理自住需求,在區域結構方面更多流向庫存壓力較大的三四線城市”。
黃瑜認為,貨幣政策的“穩健中性”決定了2017年貨幣環境全面寬松不再,并且考慮到美元加息預期的影響,央行或將適度收緊國內人民幣的流動性,以平衡人民幣幣值的穩定。房地產政策方面,在強化房屋回歸居住屬性的同時,通過因城施策、精準調控和中長期的長效機制來推進住房體制建設。
“對于2017年我們的整體判斷是一二線城市市場的量價將進入調整階段,但是不同的城市仍存在市場機會。”黃瑜表示,一線城市步入存量房時代,新房開發建設的市場空間不斷被壓縮,城市產業升級帶來的存量土地和存量物業盤活將是未來的主題,租房市場也有望成為行業新機遇。二線過熱城市房價空間被透支,“量價回調”成大概率事件,但具備產業和人口支撐的城市,將成為下一個發展的新風口,天津、武漢和鄭州受益于城市群發展,城市潛力逐漸顯現,量價進入平穩增長周期;西部節點型城市如重慶、成都、西安等發展有望進入新階段,其房價尚屬相對洼地。
兩類三四線城市最具潛力
從長周期來看,住房價值仍主要體現在其居住屬性,支撐房地產發展的核心要素在于人口,無論是資源的凝聚還是產業的發展,最終都將體現為人口的聚集,而人口規模也決定了城市住房需求的總量。
黃瑜表示,過去的一年中,多數一二線城市房價已漲至較高水平,使得購房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會向三四線城市溢出,但并非一二線向三四線城市的全面傳導。“我們認為,最有潛力的三四線城市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位于發達大城市周邊的小城市,借勢一體化發展機遇,承接產業、人口轉移的同時,房地產需求自然不斷增長;另一種是依靠自身產業優勢,吸引更下一層級的人口流入與置業需求。當然,無論是哪類城市,房地產市場的發展一定是建立在產業經濟發展的基礎之上,有產業才有未來,否則房地產的狂飆突進最終也難逃泡沫破裂的命運。”
房企拿地仍將集聚熱點城市
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的報告顯示,2016年,一二線城市中除呼和浩特、石家莊等個別城市外,其他城市商品住宅銷售額均超過開發投資額。杭州銷售投資比超過2,長沙、蘭州、廈門、合肥、蘇州這一比例也達到 1.8 以上。雖然2017 年市場監管趨嚴,但房企對于過去一年取得高回報的城市,尤其市場規模已經達到一定程度的城市,拿地投資偏好存在慣性,因此一線城市以及杭州、蘇州、合肥等熱點城市2017 年仍將是房企拿地投資的重點區域。
黃瑜指出,2016 年那種“天時、地利、人和”的大環境難再現,2017 年貨幣政策也將導向穩健中性,因此對于房企來說,除了抓住城市發展周期擇機進入外,更應加強對城市風險的管控,主動升級產品策略,未雨綢繆,居安思危,才能積極應對可能到來的市場調整,在分化中抓住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