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16年A股借殼遇冷:共27起創4年新低 股權轉讓成"新玩法")
中國網財經1月4日訊(記者 劉小菲) 2016年資本市場改革方興未艾,其中注冊制的推遲和戰略新興板的擱置都給借殼上市創造了井噴條件,然而9月份“最嚴重組新規”意外出臺,澆滅了剛剛燃起的“炒殼”火苗。wind數據統計顯示,2016年A股共發生以借殼為目的的重大資產重組27起,據了解,該數量僅為上一年的三分之一,同時也是2013年以來的新低。
伴隨著傳統借殼遇冷而來的是,一些上市公司開始利用股權轉讓重新做起了“借殼”的生意。據中國網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2016年通過股權轉讓或表決權委托易主的上市公司超過50家,涉及到的上市公司其股票也因概念炒作而收益頗豐,四川雙馬、嘉麟杰等個股則實現了至少翻倍的漲幅。
27起借殼交易額超千億 “前熱后冷”特征明顯
2012年以來,受中概股回歸潮涌、IPO排隊時間過長等因素影響,A股市場的殼資源走入投資者視野,意圖通借殼實現曲線上市的案例也呈現出井噴態勢。據Wind數據統計,2012年A股共發生以借殼為目的的重大資產重組15起,但到了2013年該數據增長了2倍至45起,2014和2015年則達到68起和75起。
所以,從數量來看,2016年發生的以借殼為目的的資產重組為近4年新低。至于借殼事件驟減的原因,太平洋證券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保薦代表人在接受中國網財經記者采訪時指出:“與9月份出臺的重組新規有著直接的關系。”據了解,2016年9月出臺的《重組辦法》,不僅取消了重組上市的配套融資,還延長了股東股份鎖定期,市場普遍將其稱之為史上最嚴“借殼新規”。
中國網財經記者也注意到,2016年的這27起借殼事件,有21起發生于上半年,占比77.78%,其中發生在一季度的案例更是達到了11起。資料顯示,最譽為史上最嚴的“借殼新規”于2016年6月開始公開征求意見,與借殼事件數量開始下降的時間高度吻合。
“高壓之下,炒賣偽殼、垃圾殼的牟利空間或遭大幅壓縮;同時,規則提高了 借殼 門檻和 賣殼 成本,這不僅減弱了上市公司鋌而走險的動力,還增加了擺在他們面前的風險。”上述保薦代表人表示。
五快遞公司四家通過借殼上市 順豐耗資超400億元
雖然2016年借殼上市事件數量為近四年最低,但從交易金額來看卻并不墊底。統計顯示,2016年這27起借殼交易總金額1187.14億元,2012年為54.94億元,2013-2015年則分別為525.11億元、1061.81億元和3020.86億元。也就是說,2016年借殼交易的總額雖然僅為2015年總額的39%,但依然比其他三個年度高出了不少。
具體到每起交易來看,2016年發生的借殼事件超過100億元的有三起,分別為順豐借殼鼎泰新材、中國忠旺借殼中房股份、永達汽車借殼揚子新材,涉及交易金額分別為433億元、283億元和120億元。
與中國忠旺和永達汽車本身為港股上市公司不同,借殼交易金額最高的順豐僅是一家民營快遞企業。鼎泰新材2016年5月23日發布公告的公告顯示,公司擬置出全部資產及負債(對價8億)與順豐100%股權(對價433億)的等值股份進行置換;10月11日,該交易獲證監會有條件通過;12月12日,鼎泰新材宣布公司多位核心管理人員離職,與此同時,包括王衛在內的多位順豐高管被提名入主董事會,這也意味著順豐將全面接管鼎泰新材。
據了解,目前已經登陸資本市場的五大快遞巨頭,除中通是通過IPO在紐交所掛牌以外,其余四家均選擇了以“借殼”方式曲線上市。截至目前,大楊創世已經更名為圓通速遞,艾迪西更名為申通快遞,順豐全面接管鼎泰新材,被韻達借殼的新海股份實控人也已經完成了變更。
對于民營快遞公司紛紛選擇借殼方式上市的原因,上述太平洋證券的保薦代表人對中國網財經記者表示:“主要是借殼上市的時間成本較IPO低很多”。據了解,從2015年6月起就提交了IPO申請的德邦物流,目前依然處在等待上市獲批狀態,而圓通快遞借殼上市從發布公告到獲得批文僅用了8個月時間。
變相借殼升溫 逾50家公司通過股權轉讓易主
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傳統借殼之路被封后,不少上市公司把目光轉向了股權轉讓。據中國網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2016年有超過50家A股公司通過股權轉讓或表決權委托易主,其中13家進行股權轉讓金額超過30億元,轉讓金額最高的被齊翔騰達拿下。11月13日晚間,齊翔騰達發布公告稱,雪松控股旗下君華集團擬受讓公司控股股東齊翔集團部分股東所持其80%股權,交易作價約為48.18億元,而雪松控股這家廣州最大的民企也借此完成了對齊翔騰達的入主。
2016年股權轉讓金額超過40億元的還有神州高鐵17.77%的股權,接盤方為海淀國投,涉及金額43.75億元,交易完成后,神州高鐵無實際控制人,海淀國投也順勢成為其第一大股東;另外,廣西國資委、恒大、中船重工也分別通過接盤中恒集團、嘉凱城和中電廣通的部分股權拿下了公司控股權,轉讓金額分別為38.79億元、36.1億元和35.95億元。
上述太平洋證券保薦代表人對中國網財經記者表示:“上市公司通過分步走的模式,先通過審核門檻較低的股權轉讓實現控制權變更,然后再進行下一步資產運作,這在規避觸及借殼紅線的同時,最后仍可達到借殼上市效果。”有投資者則感嘆:“股權轉讓其實就是變相借殼啊,不得不說,現在A股公司的資本運作手段太高明了。”
股權轉讓概念股受資金追捧 游資推波助瀾
不過,股權轉讓之所以能夠在2016年走向臺前,還應該歸功于四川雙馬。今年8月份,和諧恒源與其一致行動人天津賽克環通過股權轉讓協議的形式分別受讓拉法基中國所持有的四川雙馬2.97億股股份及拉法基四川所持有的四川雙馬9234萬股股份,總計收購四川雙馬50.93%股份,觸發全面要約收購,截至目前,四川雙馬已經完成了過戶手續。
由于和諧恒源的實際控制人為IDG資本合伙人之一的林棟梁,思創雙馬股權轉讓公告一發出便引來了市場資金的熱炒。數據顯示,四川雙馬2016年8月22日復牌,開盤價格為7.71元/股,隨后便一路上漲,11月3日盤中漲至42元/股,創出歷史新高,區間累計漲幅420.83%,四川雙馬也因此收獲了“妖股”的稱號。
不止是四川雙馬,嘉麟杰、瀘天化、英力特等涉及股權轉讓的個股股價均得到了大幅拉升,而中國網財經記者注意到,在其股價走高的背后主要是游資的推波助瀾。
繼續以四川雙馬為例,在其股價大幅上漲期間共有25次現身龍虎榜,而每一次買賣席位前五幾乎全部被游資占據,名單中不僅有近期異常活躍的申萬深圳金田路營業部和光大證券深圳金田路證券營業部,參與過特力A炒作的華福證券泉州豐澤街營業部、銀河證券福州營業部也雙雙現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