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定增玩的很歡脫。
不過2017年定增解禁將給市場帶來一定的考驗。
2017年解禁市值近3萬億元
數據顯示,A股2016年總融資額達到1.666萬億,為歷史之最;其中IPO股票雖然熱熱鬧鬧地發了227家,但實際募集的資金只有1496億元,占比不到10%。悶聲發大財的是定增市場,739家公司募集1.525萬億元的規模,是IPO的10倍有余。
數據顯示,739家公司中有412家的定增股票2017年解禁,而2017年A股全市場解禁市值將達到29103.5億元,較2016年增長約26.67%。
具體來看,除了5月、6月和11月的解禁市值稍弱于2016年的同期水平之外,其余9個月份全部超過2016年同期解禁水平。
解禁下的減持潮" style="border:#d1d1d1 1px solid;padding:3px;margin:5px 0;">
其中,2017年2月、9月和12月,是三個解禁小高峰,超過3000億市值,而12月是解禁達高峰,這三個月的解禁規模分別達到3040.63億元、3531.83 億元和3359.26億元。
解禁下的減持潮" style="border:#d1d1d1 1px solid;padding:3px;margin:5px 0;">
解禁下的減持潮
雖然解禁并不等同于減持,但從歷史經驗來看,解禁規模往往與減持規模具有較高的同步特征。
數據顯示,2016年有近10%的股東在股票解禁后拋售股票。具體來看,共計2208名股東減持1831.87億元,其中不乏一些股東在限售股解禁后馬上進行“清倉式減持”套現。
如下面幾個例子:
2016年12月8日,讀者傳媒公告稱,公司股東光大資本將在12月15日起6個月內,通過大宗交易及二級市場相結合的方式減持公司股票不超過126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不超過4.38%,該部分股份將于12月12日起正式上市流通。隨后一周時間里,股價下跌16.75%。
2016年12月8日,三夫戶外也發布公告稱,首發前持股5%以上股東天津億潤、朱艷華計劃未來24個月內,合計減持不超過717.06萬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10.63%;股東倪正東、陳柳未來24個月內,擬合計減持不超過388.17萬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5.75%。四名股東擬減持股份合計占公司總股本的16.38%,上述股東股份將于12月9日解除限售上市流通。隨后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股價下跌20%。
此外,陜西煤業、華誼集團等也均是如此,各類限售股一解禁,相關股東便發布減持公告,導致股價出現大幅下跌。
事實上,2016年,滬深兩市2208名重要股東減持1831.87億元的中,有6家股東減持套現金額在10億元以上,516家股東減持過億。
2017年需注意的解禁股
那么具體哪些股票是需要特別注意的呢?
基金君首先整理了馬上就要解禁的126只股票,其中占總股本比例達50%以上的有10只,大家可以關注一下。
1月份解禁股:
而2017年限售股解禁占總股本比例達70%以上的股票如下:
此外,還有2017年限售股解禁市值前十的股票如下:
(原標題:2017A股解禁名單:解禁并不可怕,但要小心的是解禁碰上清倉式減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