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更加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總攬全局,科學決策,引領中國經濟應對挑戰,攻堅克難。2016年中國經濟總體運行在合理區間,呈現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政府穩定整體經濟的智慧和謀求持續發展的信心。
根據國家統計局已經公布的數據和近期經濟形勢判斷,2016年我國主要經濟預期目標均可實現,“十三五”開局良好。預計2016年中國經濟增長率為6.7%,在預期目標值域內。就業穩是2016年經濟運行的一大亮點。1至11月,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249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24.9%;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連續保持在較低水平;兌現了李克強總理在今年全國“兩會”上作出的承諾。物價方面,從CPI的走勢來看,今年以來,月度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升在2%左右,一直處于溫和上漲的態勢,很好地實現了物價穩定(居民消費價格漲幅不超3%)的目標。2016年我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增長,是世界上居民收入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預計2016年全年減少貧困人口將超過1000萬,相當于國際社會提出的全世界每年減少5000萬貧困人口減貧目標的1/5。貧困地區基本公共服務水平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距趨于縮小。按照目前的估計值,我國2016年經濟總量已經比2000年翻了兩番,提前4年實現了黨的十六大提出的翻兩番任務,為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目標打下了良好基礎。
總體看,2016年中國經濟中積極變化增多,多數經濟指標有所改善。我國市場需求有所回暖,從“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和出口)的情況來看,1-11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3%,投資雖然增幅不高,但呈現企穩態勢;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在10%以上,而且增長比較穩定,消費對增長的拉動作用增強;雖然出口前10個月(除3月份)一直在下降,但凈出口一直為正,11月份出口也由降轉升。可見,經濟增長的動力在企穩和回升。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開始顯現:庫存持續下降,延續了年初以來的下降趨勢;杠桿率持續下降,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同比下降、環比下降;企業生產單位成本繼續降低。工業企業利潤增長的趨勢顯現,利潤總額累計增長提高到8.6%。單位GDP能耗下降3.4%以上的年初指標可以超額完成。供求關系出現改善,帶動了工業品價格一定程度的上漲,特別是鋼鐵、煤炭、有色、建材上漲幅度比較多。從2012年3月份以來,PPI連續54個月下降,但到今年9月份PPI開始轉正,扭轉了長期下滑的趨勢。服務業繼續保持較快發展態勢。從工業內部來看,代表轉型升級方向的高技術產業增長快于一般工業。經濟結構繼續優化,新舊增長動能加速轉化,成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個亮點。
橫向比較,我國2016年經濟增速依然高居主要國家前列,遠超美國、日本和歐元區國家,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接近1/3,繼續成為世界經濟增長最大的發動機,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主動力。中國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與沿線國家和地區共享發展機會。人民幣加入SDR,增強了人民幣的國際地位。在歐洲和美國出現逆全球化浪潮的背景下,中國大力推動全球貿易自由化、投資自由化、服務便利化,為世界經濟發展指明正確方向。
展望2017年中國經濟,受當前經濟回暖等因素影響,2017年中國經濟持續向好因素增加。明年經濟增速將保持穩定,CPI漲幅會延續溫和上漲的態勢,通貨膨脹的壓力不會明顯上升。但是,受美國政府換屆、歐元區經濟增長不穩等因素影響,國際經濟的不確定性可能加劇;再加上由于國內長期積累的一些結構性矛盾還比較突出,需求擴張的動力仍顯不足;因此,2017年中國經濟面臨的發展問題和難題可能增加。應對經濟發展困境與問題,明年的經濟工作,要繼續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適度擴大總需求,引導良好發展預期,從而促進國民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在就業穩定的前提下,不必過度關注經濟增速多了0.1%還是少了0.2%。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以人的發展為中心,經濟增長的目的是為了人民的福祉。因此,各級政府應更加注重社會福利供給,減少貧困和收入不平等,應該把經濟發展質量、生態和環境效益放在首位,堅定信心,貫徹落實中央發展新理念。
按照中國的農歷,明年是雙春年,年頭年尾都有春。自2012年增速下滑以來,中國經濟也歷經了幾次波折。然而,正如古詩所云,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在十九大召開等積極因素影響下,在中國政府的智慧領導下,期盼2017年中國經濟伴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春水,向中國人民也向世界人民傳遞更多春的消息。
(作者為中央民族大學經濟學院 張興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