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集中上馬特色小鎮,有的要投千億,發改委:不能這么干
來源:澎湃新聞
自今年7月國家層面提出加快構建特色小鎮以來,各地正通過給補貼、給獎勵、花重金等方式趕著投資建設各類特色小鎮。
12月28日,在江蘇省鎮江市召開了鎮江市銀行業支出特色小鎮建設的座談會,鎮江市宣布首批建設8個特色小鎮,明年計劃完成產業投入80億元。
在此前一天,江西省政府發布的《江西省特色小鎮建設工作方案》則顯示江西省將用一年半的時間分兩批打造60個左右的特色小鎮,入選到江西省特色小鎮名單后,只要年度考核合格,每個小鎮每年就可以獲得200萬元的獎勵。
今年7月20日,住建部等三部委發布《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決定在全國范圍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計劃到2020年,培育1000個左右的特色小鎮。
可以發現的是,隨著各項政策的出臺,各地特色小鎮的建設有些“趕熱點”的趨勢。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副主任、總規劃師、規劃院院長沈遲對澎湃新聞表示,現在一些地方確實存在與初衷違背的地方。“特色小鎮要打造更加要營造,要增長更加要成長,要試點更要示范。”
沈遲指出,“不少省份出臺了建設特色小鎮的政策,還有一些甚至提出要花上千億打造,特色小鎮不能這么干,一定要多從培育的角度入手,浙江的特色小鎮也是經過6、7年的培育才有現在的樣子。”
河北也在計劃打造特色小鎮。按照河北省出臺的《關于建設特色小鎮的指導意見》,河北省計劃未來三年內打造100個特色小鎮,每個投資達20億。這也意味著建設一批特色小鎮將耗資2000億元。
不過在北京產城融合技術研究院院長胡柏看來,當前各地對于特色小鎮的響應正是反映出認可特色小鎮這一方向的體現。
胡柏稱,對于特色小鎮的建設各個地方的設想還只是存在與圖紙上,并沒有落地,因此是能說剛發芽,都只是一種想象。特色小鎮作為中國經濟的下一站,各方資本都還在探索和尋找機會。這種熱度不應該“扼殺”,而是應該交給市場,讓市場來檢驗這些特色小鎮是否有持續發展的可能性。
在中國城市和小城鎮發展改革中心智慧低碳城市處處長、智慧城市發展聯盟秘書長鄭明媚看來,特色小鎮是未來倡導的一種理念和方向,但現在存在的一個問題是有些地方似乎有點趕熱點和“趕時髦”。“特色小鎮的建設不能急功近利,更多是還是需要靠市場來選擇,各個地方可以將這些有特色的小鎮作為載體,通過規劃吸引投資、引入產業,從而推動這些地方城鎮化的發展。而不是機械式的,產業根植性都沒有的情況下就建設,這樣只會造成資源的浪費。”
鄭明媚稱,建設特色小鎮的方向是沒有問題,但在建設中更多的應該為當地居民的訴求考慮,包括在公共服務以及公共設施的建設方面應多加思考,而不是為了帶上特色小鎮的“帽子”而大搞特搞。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