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廣西壯族自治區首批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周轉指標異地交易儀式在南寧市舉行,由馬山縣政府、大新縣政府出讓的交易指標共38.8713公頃成功掛牌成交。這是廣西增減掛鉤節余周轉指標首次公開交易。
本次掛牌交易的增減掛鉤指標共2筆,指標地塊分別位于馬山縣喬利鄉等7個鄉鎮和大新縣桃城鎮等6個鄉鎮,是兩縣實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竣工驗收后節余出來的周轉指標。其中馬山縣政府出讓的指標面積為31.6676公頃,地塊類別為旱地、林地和其他農用地;大新縣政府出讓的指標面積為7.2037公頃,地塊類別為耕地和其他農用地。交易采用現場掛牌出讓的方式,不設底價,按照有效報價不低于起始價的價高者得原則,確定競得人。最終,南寧市良慶區政府、柳州市金色太陽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分別以6175.182萬元和1620萬元的成交價,競得兩縣交易指標。出讓方、競得方和組織掛牌出讓的廣西國土資源交易中心現場簽訂增減掛鉤節余周轉指標交易確認書。
為規范增減掛鉤節余指標交易行為,2016年6月,廣西國土資源廳組織制定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周轉指標交易暫行細則和拆舊區土地復墾驗收技術規程等政策措施,并建立了自治區級增減掛鉤節余周轉指標交易平臺,為公開交易創造條件。“此次掛牌成交,標志著增減掛鉤指標在廣西范圍內流轉使用的正式啟動?!睆V西國土資源廳規劃處處長羅講平稱,實施增減掛鉤節余指標公開交易,就是要利用土地收益的級差,更好地為扶貧移民搬遷和扶貧開發提供重要的資金來源。
出讓方大新縣常務副縣長黃信佩表示,申請此次掛牌出讓,目的就是利用好大新縣作為全區國土資源政策支持脫貧攻堅試點縣的政策,通過增減掛鉤節余指標的交易,加大扶貧資金的籌措力度,加快脫貧攻堅的步伐。競得方南寧市良慶區區長王川認為,此次交易的成功,解決了南寧市五象新區土地指標不足的問題,為今后城市開發打下堅實的基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