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以寧談三大金融問題:新的人口紅利正在出現
“在討論金融的時候,我們得有信心。我們可以這么講,在當前的中國,新的人口紅利正在出現,新的改革正在推進,而且改革是連續性的。”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28日在2016中國網財富管理論壇上表示。會上,厲以寧對外匯匯率、貨幣政策、金融環境等熱點問題作出回應。
1
談外匯匯率:監管加強不用過度驚慌
近期,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緊貼”7關口,引發市場高度關注。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最新數據顯示,12月28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9495元,下調33個基點。
厲以寧對此表示,近期外匯市場上對人民幣的炒作,導致人民幣大幅度貶值,引起人們的擔憂。“現在外匯市場加強監管是必要的,但這也不用過度驚慌,因為它畢竟還是有規律可循的。應該打擊那些造謠者,加強對他們活動的監管,這是一個重要的(事情)。”
他指出,金融改革必須市場化,但絕對不能自由化,利率該管要管,匯率該控制就要控制,這樣對中國更有利。他以新古典學派舉例:正是由于利率不要限制,匯率不要管理,一切聽之自然,金融自由化,結果導致了1929年大危機爆發。
2
談貨幣政策:要防止過分緊縮
新常態下,貨幣政策如何定位?日前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作出明確,貨幣政策要保持穩健中性,適應貨幣供應方式新變化,調節好貨幣閘門,努力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和機制,維護流動性基本穩定。
厲以寧認為,不同于一般的貨幣政策要保持中性,穩健、中性,這四個字非常重要。在談到貨幣政策的目標時,他指出,只把貨幣政策的目標由根據經濟增長來定,可能過度狹隘。根據現在中國國情,既要防止失業,也要防止通貨膨脹,更需要結構調整發展制造業,而且也包括保護債權、股權等所有產權,這將是貨幣政策的重要目標。
“談宏觀調控的時候,不但要注意供給側的,而且要讓經濟有活力。產權保護穩住大家對財產的信心,能夠使之增加活力。我們一定要在這方面做到公平,公有經濟產權要保護,民營經濟產權一樣要保護,這對增加活力是有作用的。”
他提醒說,通貨緊縮可能比通貨膨脹帶來的害處更大。“我們要防止過分的緊縮,過分的緊縮對經濟的害處可能比通貨膨脹要大,因為各國歷史也表明了這一點,它不是短期內增加一點貨幣就能解決的。”
3
談金融環境:要有信心 新人口紅利正在出現
在談到金融環境時,厲以寧表示,要正視網絡交易對金融業的巨大沖擊。網絡交易使經濟產生了三個重要的變化:一是經濟運轉的幅度大大加快;二是信息化時代使金融服務方式和投資人的行為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三是信息化為金融增添了許多平臺,使得人們的金融交易成本降低。
厲以寧最后強調,在討論金融的時候,必須得有信心,要看到我們身邊正在發生變化。“(一種觀點)都說中國人口紅利已經沒了,中國的改革紅利也用得差不多了,枯竭了,中國就被唱衰了,這影響中國也影響投資者。我們可以這么講,在當前的中國,新的人口紅利正在出現,新的改革正在推進,而且改革是連續性的,不是一段時間就結束了。”
他指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了許多改革的方面,都更好地促使新人口紅利的出現,新改革紅利的出現。
“譬如說過去從來沒聽說過‘城歸’兩個字,我就知道海歸,海外留學規定的人才,現在聽說過城歸,外出打工少的幾年,多的一二十年,學習了一些技能,更重要的是懂得了市場的操作。”厲以寧表示,在一些傳統的貧困地區,消費也隨著人們收入增加發生著變化,在討論金融的時候,要看到所有這些變化。(來源:中新經緯APP)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