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日媒:中國外匯儲備或跌破3萬億美元 回到5年前水平)
日媒稱,預計曾經位居全球首位的中國外匯儲備將在年內跌破3萬億美元大關。
據日本《富士產經商報》12月26日報道,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11月底外匯儲備余額比10月減少691億美元至30516億,是2011年3月時隔5年零8個月以來的最低水平。一方面在人民幣持續貶值背景下,人民銀行為維持匯率穩定不斷購買人民幣拋售美元,另一方面出于對中國經濟減速的擔憂,越來越多的企業家開始向海外轉移資本。現實就是難以遏制外匯儲備下降的勢頭。
人民銀行將于明年年初公布12月底的外匯儲備余額,如果確實出現跌破3萬億美元的情況,或將進一步給外界留下中國經濟前景不透明的印象。
中國的外匯儲備在2006年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并在2011年突破3萬億美元。但在2014年6月創下3.9932萬億美元峰值后,在即將到達4萬億美元時開始快速下降。不足兩年半的時間里減少了近25%。
由于出口持續低迷和外國企業對中直接投資的減速,外匯收入減少也是原因之一。
加之美聯儲在本月時隔一年再次決定加息,資本外逃中國的速度愈發加快。人民幣貶值壓力進一步增大,由人民幣銀行介入導致的“負螺旋”效應將與日俱增。
中國人民銀行和國有商業銀行為遏制外匯流出采取了統一的限制措施。比如對在中國廣泛普及的銀聯卡設置海外使用額度上限,對面向海外家庭成員的匯款大幅度設限等等。
據一位大型商社的高層所說,“在中國,將以人民幣結算的收益兌換成美元或日元匯往海外的業務基本停辦,以至于拿不到紅利”。人民幣只能在中國國內進行再投資,或者作為給員工發放人民幣工資的經費。但是按照一位證券分析師的說法,這樣一來對企業股東或者投資者來說,進軍中國市場就沒有任何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