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12月26日消息,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發出通知,分資源區降低光伏電站、陸上風電標桿上網電價,分布式光伏發電補貼標準和海上風電標桿電價不作調整。
通知規定,2017年1月1日之后,一至三類資源區新建光伏電站的標桿上網電價分別調整為每千瓦時0.65元、0.75元、0.85元,比2016年電價每千瓦時下調0.15元、0.13元、0.13元。
同時明確,今后光伏標桿電價根據成本變化情況每年調整一次。2018年1月1日之后,一類至四類資源區新核準建設陸上風電標桿上網電價分別調整為每千瓦時0.40元、0.45元、0.49元、0.57元,比2016-2017年電價每千瓦時降低7分、5分、5分、3分。
為繼續鼓勵分布式光伏和海上風電發展,通知規定分布式光伏發電補貼標準和海上風電標桿電價不作調整。
同時,為更大程度發揮市場形成價格的作用,通知鼓勵各地繼續通過招標等市場競爭方式確定各類新能源項目業主和上網電價。
發改委方面表示,此舉意在推動能源供給革命,促進可再生能源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及時反映不同類型新能源發電技術進步、成本下降情況,合理引導新能源向負荷集中地區投資,按期實現平價上網,緩解補貼資金缺口。
發改委方面認為,國內光伏行業技術進步較快,光伏組件制造、光電轉換效率均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調整后的標桿上網電價,在現有技術水平下能夠保障光伏發電項目獲得合理收益,繼續保持新能源項目投資吸引力,促進光伏全產業鏈健康發展。
同時,保持分布式光伏發電價格不降低、少降低東部地區光伏發電價格,有利于合理引導光伏產業優化布局,鼓勵東部地區就近發展新能源,減少煤炭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促進空氣質量改善。
適當下調光伏電站和陸上風電標桿上網電價,也有利于減輕新能源補貼資金增長壓力。根據目前光伏、風電發展速度測算,光伏標桿上網電價下調后,2017年后每年將減少新增補貼資金需求約45億元;2018年風電價格也降低后,每年將減少新增補貼資金需求約60億元。
業界對此項政策評價不一,總體上比較正面。
全民光伏PVPlus平臺執行董事丁文磊認為,此次出臺的電價標準高于之前的坊間傳聞,也算是給寒冬中的光伏行業一個利好。隨著下游制造成本的進一步降低,未來幾年內,光伏補貼將持續處于下降通道。
獨立光伏咨詢機構坎德拉學院院長蔣華慶認為,在光伏項目成本有較大下降的情況下,此次發改委對自發自用分布式光伏的度電補貼額度保持不變,充分表明了國家優先支持自發自用分布式光伏發展的態度,預計2017年開始,國內新增光伏發電將逐漸轉向以分布式為主的態勢。
樂葉光伏董事長助理王英歌表示,這次價格調整幅度總體上是理性漸進的,對于主要光伏電站投資者來說,應該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政策導向也十分清晰,資源向分布式傾斜,分布式政策的延續會促成明年分布式的春天。
他認為,由于光伏領跑者基地競價結果很多低于新電價,6.30搶裝壓力減小,對于明年三季度行情是個福音。另外,在新的領跑者項目及部分地方項目中,競價成為拿指標主要因素,電站投資者并不會輕松,光伏制造商也會承受較大壓力,產業鏈整體還會繼續洗牌。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光伏龍頭企業高管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方案充分考慮了調價的平穩性,照顧到了中小企業的情緒。但是大量項目還是各地通過競價的,上周國家能源局發布的關于調整2016年光伏發電建設規模有關問題的通知中已經明確規定,采取綜合評分競爭模式的,電價權重不得低于30%。所以,實際操作中還是鼓勵有實力的企業勝出。他認為,未來光伏發電走向平價上網會提前,會引導制造業優勝劣汰,產業集中度提升。”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委會秘書長、鑒衡認證中心主任秦海巖對這次的電價調整幅度比較滿意,但他強調,降電價要以解決棄風棄光限電和及時按時發放補貼為前提。(新浪財經 劉麗麗 發自北京)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