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2017年只有一周,又到了年底基金排名揭曉的時刻。與往年人們聚焦在冠軍爭奪戰上不同,今年年底一輪全球化的債市急跌讓債券基金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連續三年牛市之后,今年債基似乎與這個寒冬的天氣一樣,股債雙殺似成定局。這樣的情況會持續下去嗎?明年開春會出現一輪行情的反轉嗎?
債基年底遭遇滑鐵盧
無論股市這兩年如何變化,債市近兩年一直安如泰山。然而,這座“泰山”于今年四季度令人猝不及防地崩頂了。今年前三個季度,有接近80%以上的債券基金都實現了正收益,然而不幸的是,進入12月份以后,國內債券市場急轉直下,國債期貨甚至歷史性地跌停,這也令不少債券基金前期辛苦積累的收益蒸發殆盡。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21日,債券型基金年內整體微跌0.13%,看似跌幅不大,但前三季度債券型基金整體還是1.95%的正收益,四季度以來債券型基金平均跌幅1.74%。帶有杠桿的分級債基B則更是調整兇狠。有7只債券基金在四季度的跌幅超過10%。
過往幾年,債券從業人員的年終獎都比較可觀,今年公司債券基金經理日子不會好過,基金經理的薪酬一般分為兩塊,基本工資和績效工資,多數情況下基本工資和績效工資的比例是1比2,有些公司甚至達到1比6以上。由于債券基金的收益大幅跳水,特別是一些銀行委外基金由于沒有達到事先約定的收益要求,基金公司沒有業績提成,在這種情況下績效工資自然也是大幅縮水。
貨幣基金遭大面積贖回
與債基一對難兄難弟的少不了貨幣基金。從四季度以來的數據看,場內貨基的基金總份額遭到大面積贖回。截至9月30日,25只有可比數據的場內貨基總份額還是2621.01億份,截至發稿前,總份額已經變成了2187.17億份,兩個半月時間已經凈贖回433.84億份,總份額縮水16.55%。
從凈贖回的數據上看,10月間場內貨基凈贖回257.32億份,總份額縮水已經將近10%,貨幣基金贖回現象確實已經初見端倪,雖然11月間贖回速度有所放緩,但12月半個月間總份額又縮水115.72億份,資金再次出現加速離場態勢。
明年固收類是否會一滑到底?
固收類基金的寒冬是否會持續到明年春天?對此,不少基金經理表示了樂觀。招商基金固定收益投資部副總監鄧棟認為此次債市大面積下跌正是一個機會,他認為目前宏觀經濟背景還不支持債券從三年牛市完全轉變為漫漫熊市。
首先支持今年經濟企穩回升的房地產明年可能是缺失的,明年經濟可能還是在L型,甚至會比今年有略微的下滑。如果不考慮漲價,明年通脹約在2.2左右水平,是市場可以接受的水平,也不會影響央行貨幣政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貨幣政策要保持穩健中性,其目的是金融降杠桿,再一個就是引導資金脫虛向實,短期有利于防控金融風險。招商基金認為這些帶來對債市影響為:現在是一個相對比較好的入場時點,當然可能會被套一段時間。十年國債從最低2.6%到現在應該在3.4%左右水平,算算跟美國國債的上行幅度差不多,上到這樣一個情況,從資產價格上已經體現了諸多利空。未來從基本面上看,并不支持債券持續上行。首先現在的國債收益率對銀行而言是很有吸引力的,其次,經濟不能接受這樣一個相對比較高的無風險收益,否則明年貸款利率會全面上浮。
年末減倉可能更是機會
12月以來,市場迎來了一波較大的跌幅,主板從3300點一路下挫到3100點附近,創業板從2188點下挫到2000點以下。與往年為了爭排名基金經理玩命砸錢加倉不同,今年市場整體遇冷,不少公司今年已經看淡了爭奪排名的年底鏖戰,反而有選擇的加減倉來為明年爭取機會。近日,某基金業人士表示:“最近創業板跌得較多,為了回避風險,一些公募近期砍倉一些小票。”
數據顯示,僅12月份以來,普通股票型基金的平均回報率下跌約4%。由于近期創業板下跌較大,為保持業績,近期不少公司減持了部分成長股,主要是為了回避風險。在這個階段,藍籌股更受基金青睞,近日已經跌出黃金坑的藍籌股受到很多基金公司的抄底。
多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今年很少往年年底為沖業績而進行抱團股炒作的現象。因為監管加強,且市場不好,越是控盤,可能風險會越大。
年末“洼地”或是明年新起點
年尾市場不利會持續到明年嗎?中歐基金的分析師認為,此次調整主要內因是年底資金面的緊張、12月解禁壓力較大,以及保險資金投資受到監管層的指導和深港通的利好兌現,而主要外因則是美元加息造成國內貨幣政策發生變化的可能性增大。由于年底的資金緊張和債券市場風險,市場恐慌情緒漸濃,指數有可能會繼續下探。但投資者不必在市場恐慌的時候過度悲觀,年末出現的洼地可能會成為年后的新起點。總體來看,雖然2017年1月份仍舊是解禁高峰期,但是12月份資金緊張和市場恐慌情緒或會在新年里發生轉變。因此,在基金的投資策略上,長期投資者可以考慮適度增加權益類配置比重。
本報記者 傅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