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稱,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召喚制造業回流美國,可能已成中國必須面對的挑戰。赴美投資10億美元設廠的福建知名企業家曹德旺近日表示,中國制造業的綜合稅務比美國高35%,中國僅人工成本低于美國,其他生產成本都比美國高,在美國開廠利潤還高于中國。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12月20日報道,有“玻璃大王”之稱的曹德旺是世界第二大汽車玻璃供應商福耀玻璃的董事長,在2016年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排行榜上,以17.4億美元身家列第1198名。
曹德旺今年10月在美國俄亥俄州莫瑞恩市投資6億美元建造的汽車玻璃廠正式投產,產品將直接在美國銷售,輻射北美和南美。他在接受中國媒體采訪時,公開算了一筆賬,認為中國除勞動力外,多數生產要素都比美國貴。這番言論引發中國輿論熱議,認為“曹德旺也跑了”。
據第一財經網報道,曹德旺指出,中國制造業的綜合稅務跟美國比高35%,而且是“全世界最高的”。他還說,中國工人工資比四年前高漲三倍,但仍比美國便宜,美國藍領是中國的八倍,白領是中國的兩倍多,但他可用自動化設備來替代。其他成本方面,美國電價僅是中國的一半,天然氣僅中國的五分之一,加上當地政府補貼,所以購買廠房基本沒花錢。若把其他優惠條件都考慮在內,曹德旺評估,美國的總利潤比中國“多百分之十幾”。
曹德旺指出,美國重振制造業的困難在于勞動力,年輕人多涌向華爾街或硅谷,其美國工廠的工人年齡偏大。
另據騰訊網報道,除曹德旺將工廠搬入美國外,今年4月山東太陽紙業談妥投資10億美元在美國阿肯色州建廠;10月,中國天源紡織宣布將投資2000萬美元在美國阿肯色州設立服裝制造廠;江南化纖有限公司2014年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投資設廠。
江南化纖稱,在土地成本方面,中國是美國的九倍;物流成本,中國是美國的兩倍;銀行借款成本,中國是美國的2.4倍;配件成本,中國是美國的3.2倍;人工成本,中國成本優勢趨弱;電力或天然氣成本,中國是美國的兩倍以上。只有折舊成本和廠房建設成本兩項,美國比中國貴。
另據波士頓咨詢公司2013年的研究報告,當時在美國制造商品的平均成本比在中國高5%;2015年,在美國低成本地區生產已變得和在中國生產一樣劃算;到2018年,美國制造成本將比中國便宜2%至3%。
中共中央黨校教授周天勇上周在一個論壇上表示,應對特朗普對制造業的爭奪摧戰,減稅減費和降低成本是核心,中國一大問題是宏觀稅負率太高。
據鳳凰財經報道,周天勇說,1995年宏觀稅負率只有16.5%,2000年21%,2005年26%,2010年升至36%,2015年達36.9%,中國制造業“內有死亡稅率,死亡成本,房地產的夾擊,形勢堪憂”。
何謂“死亡稅率”?按天津財經大學財政學科首席教授李煒光的說法,中國大部分企業的利潤率不到10%,30%至40%的稅費負擔足以導致大多數東部沿海加工業企業陷入困境,甚至倒閉,因此把高稅負率稱為“死亡稅率”。周天勇認為,“死亡稅率”必須解決,否則企業全跑了。他也稱,減稅阻力太大,“財政部去年營改增減5000億元,其實是假減,去企業問一圈,都沒減。”
周天勇提出,較有效的做法是將增值稅降低五個百分點;將社保費率降低到工資的30%左右,小規模企業納稅起征營業額月標準提高到10萬元人民幣,人大頒布特別法令停止絕大多數政府和事業單位的稅外行政性收費。
不過,廣州中山大學嶺南學院財稅系主任林江向《聯合早報》分析,中國的宏觀稅率雖高,但按國家稅制設計,有約七成是征收間接稅,間接稅的特點是,稅款可以轉嫁給第三者,例如將貨品價格提高,把部分稅負轉嫁消費者,而非由企業完全承擔。此外,地方稅務機關在實際操作中,不一定完全按照名義稅率去征稅,特別是在經濟低位運行時,會給企業留點回旋空間。
林江指出,美國法治較健全,權力尋租空間少,投資環境比中國好,這是吸引企業從中國遷廠至美國的因素之一。但他認為,特朗普要制造業回歸美國的主張不一定打擊中國制造業,特別是當一家企業已扎根于中國,產品是內銷而非出口,銷售網絡都在中國建立起來,“它怎么可能說走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