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曉博
正被“重稅”壓下在“五行山”下的香港樓市,再次爆出大新聞:九龍東原啟德機場一塊住宅用地,拍出的樓面地價達到了每平方呎1.36萬港元,再創區內新高!
據報道,這塊土地總面積只有8803平方米,用途為“私人住宅”,土地使用期限為50年,最多可以建設36972平方米的房子,成交價為54.12億港幣。如果折算成每平方米的樓板價,為14.64萬港元,或者13.1萬元人民幣。
也就是說,這塊土地上建成的房子,未來售價可能會達到每平米大約24萬港元,或者21.5萬元人民幣左右。
一個更令人吃驚的事實是:拿下這塊土地的,仍然是海航集團。直接參加拍賣的是,海航集團旗下的公司,名叫“德廣置業”。今年11月2日,在這個片區的土地拍賣中,獲勝的是海航集團旗下另外一家企業,名叫“香港海島建設”,當時拍出的每平方呎樓面價格是1.35萬元港幣,總價是88.37億港幣。
當時我曾撰文分析過這一事件,認為這標志著香港樓市全面回暖。因為在3年前,啟德地塊的住宅用地樓面地價,只有每平方呎5000港幣。
海航集團兩次出手,拿下的分別是圖中6號和9號地塊。圖片來自香港01網站
11月2日拍賣結果出來后,在香港引起震動,港府隨即在11月4日傍晚宣布實施更為嚴厲的稅收政策:把非香港戶籍人口在香港購買住宅,以及香港戶籍人口購買第二套住宅的“從價印花稅”,從此前的1.5%到8.5%,一下子提高到了15%。
換句話說,內地居民在香港購買住宅,在購買階段需要支付的“從價印花稅”和“買家印花稅”總計達到30%。一套1000萬的房子,要繳納300萬的稅。如果這套房子在6個月內賣出,還要再繳納200萬的“額外印花稅”!
港府迅雷不及掩耳的“暴力調控”,一下子冷卻了即將沸騰的香港樓市。但不到50天,樓王再現!
而且,拿下樓王的仍然是內地資金!
11月2日的拍賣中,海航的對手有19個,其中包括香港本地最強的地頭蛇:長實地產、恒基兆業和新鴻基等。12月19日的拍賣中,海航則有20個競爭對手,其中包括長實地產、新鴻基地產、新世界發展、會德豐地產、嘉華國際、等香港地產商,還包括萬科、保利、中國海外、華潤置地、龍光等內地地產商。
在上次拍賣后的分析文章里,我就預言了一個事情:未來香港土地拍賣市場上,最豪爽的買家將是內地開發商,什么長實、新鴻基、恒基、新世界,統統將不是對手。
為什么?因為內地開發商太有錢了。目前內地的廣義貨幣M2達到了153萬億人民幣,大約21.9萬億美元;而香港的廣義貨幣M2,只有大約10萬億人民幣,大約1.42萬億美元。內地開發商身后,是泛濫的流動性和資產荒。蜂擁而來的資金,把一線城市的土地看做是最好的“風險投資項目”(因為根本沒有什么風險),哭著喊著要求參與。
香港的土地和房屋,跟北上深相比還有其特殊價值:它們是“美元資產”(港幣通過聯系匯率綁定美元),帶有很強的升值預期。而內地房產和土地是人民幣資產,帶有貶值預期。
所以,即便港府出臺了嚴厲的調控措施,內地開發商仍非常看好香港。更何況,香港目前住宅市場的租售比等指標,比北京、上海、深圳合理很多。
在這種情況下,未來香港土地拍賣市場上,內地開發商將全面接掌話語權,而香港本地開發商則有拿不到地被“餓死”的可能。或許,他們應該去歐、美、澳尋找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