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央行12月已放水7330億銀行同業存單利率全線走高
上周的金融市場注定將載入史冊——債券成災,國債期貨跌停;匯市逢憂,美聯儲二次加息靴子落地;年關將至,流動性出現規律性緊張;資金面幾乎干涸,銀行間拆借與理財利率雙雙飆高。
上周五,央行祭出近40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止渴,使債市暫時企穩。與此同時,很多銀行祭出高收益的理財來攬儲。統計顯示,12月9日后,所有期限的同業存單最高發行利率全體突破4%,并連漲一周。
但是,不少市場人士表示,金融杠桿堆積到一定高位,突然撤離導致的流動性怪病,不是一下就可治愈的。而臨近年關,市場亦預計央行將繼續放量。
“今年以來最貴時段”
上周五,央行罕見在午間祭出3940億元的MLF操作,19家金融機構雨露均沾。以往,央行一般都是盤后宣布操作MLF,此次可謂一反常態。
近期,央行正在盡量地為市場投注流動性。從央行放量數據看,12月份央行已進行兩次MLF操作,分別是12月6日,放出3390億元;12月16日,放出3940億元。如果剔除掉本月到期的115億元存量,本月央行已釋放7330億元的中期流動性。
眾多機構均認為央行此舉出于三層考量:一是對沖外匯占款下降,二是穩定年底流動性,三是穩定金融市場情緒。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同業存單已被納入MLF的合格抵押品。對此,有銀行法務人士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將同業存單納入進來,一方面擴大了抵押品范圍,銀行借錢條件更寬松;另一方面可以把期限較長的同業存款轉變為短期資金,解決當前期限錯配嚴重、短期資金價格高企的問題。
有中小城商行資金交易員認為,目前央行放量并不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目前緊繃的資金鏈條,但為了平滑度過春節關口,央行肯定得繼續操作。“中小城商行是看大行的,大行只要肯借,哪怕利率高點也是會借的;而大行是看國開行和央行,像年關來了、債市又踩雷這種情況,大行肯定捂著錢。所以要是央行不放水,真的很麻煩。”
DM金融同業報價平臺數據顯示,上周五資金緊俏,線上隔夜資金的供需比最高達100:900,7天期的最高供需比為100:727。截至16日11時,銀行間市場線上資金隔夜期報價和成交價都保持在2.74%,和15日下午持平;7天期融入報價在3.2%~3.24%之間,融出報價極少,最終成交價在3.47%左右,比15日上漲了17BP。
對此,一名農商行金融市場人士表示,線上報價能看得到,但是線下就不是了。現在非銀(機構)借隔夜,最高都去到了8%。所有的農商行目前都在頂格借錢,就是已經踩著監管規定的最高紅線來報。雖然農商行還是有政策保護的,但隔夜全部按最高2.7%借,跨月全部都在4.5%、4.7%以上。“這是今年以來,最貴的時段”。
金融脆弱性累積兩年
近期流動性的緊張讓很多銀行祭出了高收益的理財來攬儲,證券時報記者統計發現,銀行間拆借與理財利率雙雙飆高。
最新數據顯示,上海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Shibor)連續4天全線飆漲,漲幅比較大的是中長期資金利率,跨年的1個月期限的漲幅最大。
DM金融報價平臺顯示,作為比較能代表流動性松緊的銀行間質押回購利率(以加權平均利率為準),中長期利率全線在走高。1月期資金回購利率從15日的3.3841%上漲至3.4796,上漲了9.55個基點;2月期則從4.8221%上漲至5.1894%,上漲了36.73個基點;3月期從4.8812%上漲至5.1097%,上漲了22.85個基點。
Wind統計顯示,各期限的同業存單發行利率今年以來一直小幅波動,只有在12月劇烈走高——12月9日是分水嶺,這一天后,所有期限的同業存單最高發行利率全體突破4%,并連漲一周。具體看來,1個月期存單發行利率為4.4887%,距8日上漲53.34個基點;3個月期發行利率為4.4358%,上漲45.85個基點;6個月期的發行利率為4.5324%,上漲幅度最大,達到了59.36個基點。
進入第四季度,從銀行發行的評級AAA+的各期同業存單到期收益率一路走高,1個月期的到期收益率增長速度最快,并已達到3.8%。
同業理財價格方面,數據顯示,11月多家股份行帶頭上調3~6個月期限的理財價格,上漲幅度在50BP~70BP。近日,有股份行3月期同業理財價格報出4.6%。
對此,有股份行人士提示風險,一是發行期限和預期收益出現倒掛,二是理財投資收益和產品發行利率出現倒掛。這可能會是理財錯配過度下又一輪流動性危機的前兆。
天風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煜輝稱,過去兩年金融部門最大的變化是同業存單+同業理財+委外的繁榮,金融脆弱性就是在這樣的過程中持續累積差不多兩年。
他表示,同業理財在2014年中期只有不到5000億,至今不到兩年卻已達4萬億,能看到交易結構巨大的脆弱性。劉煜輝認為,如果央行不及時把流動性打進去,一定是踩踏,之后必然是同業負債的上升,同業存單利率,同業理財利率迅速上升,“4%的貨幣基金,印象中差不多兩年沒看到了”。
一級部門直降12個平安銀行總行大“瘦身”
人事調整被指“最難”;二級分行將獲充足的緩沖調整期
證券時報記者劉筱攸
平安銀行的謝永林時代開啟已近兩月。新官上任的多把火——黨風黨紀建設、內部反腐大幕、多位“小平安”舊部回歸、分行高管大變、大零售戰略啟航……在平安銀行越燒越旺。
而最猛的一把火,當屬部門改革。證券時報記者獲悉,轉型中的平安銀行近日已完成總行架構調整,總行一級部門從42個精簡到30個。
分行調整也將隨即展開。平安銀行分行層面將延續總行的調整思路,同時,對二級分行的轉型調整將給予充分的過渡緩沖期和調整時間,確保業務規模和資產質量的穩定。
從42個到30個
記者了解到,在此次大幅調整中,平安銀行撤并大客戶金融事業部、小企業金融事業部、信貸工廠、大數據部、對公綜拓部、機構金融事業部、機構管理部、戰略規劃部等13個一級部門,增設特殊資產管理事業部;行政類一級部門由12個精簡為7個,內勤人員進一步壓縮。八大行業事業部架構保持不變。
經此變陣,平安銀行的架構設置更加扁平化。“相比招行、中信、華夏的35個、34個和27個總行一級部門,平安此次‘瘦身’后基本達到行業較佳的水平,有助于管理效率的提升。”平安銀行相關人士表示。
改革后的平安銀行總體架構將分為四大板塊:大對公、大零售、大內控、大行政。大對公條線下設公司、資金和特殊資產管理三個模塊;大零售仍將沿用事業部下獨立設置,包括私行與財富管理、零售網絡金融、零售風險管理、消費金融部、零售戰略部等部門;大內控條線包括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兩個模塊;而后援的財務、人力、IT、后勤則統一規劃在大行政板塊中。
“新架構更加強化零售支持,特殊資產管理以及內控和運營。同時,新的架構職能將更加集中,職責更加明晰,審批鏈條進一步縮短,審批效率將大大提升。”平安銀行改革負責人表示。
人員調整又一波
緊隨其后的是人事調整。
“最難的還是人的部分。”平安銀行參與改革的一名內部人士表示,“一級部門從42個到30個,最直接的12個部門總將受到影響,再加上部門的副總、二級部門、科室的中層,影響的人就更多一些。”他還介紹,業務部門的部分管理人員將從管理序列轉為專業序列,實現由“職務”向“職業”的實質性轉變。
人事變動會不會對平安銀行走好過渡期造成影響?平安銀行總行人力部相關人士表示,按照測算,此次調整人員總體淘汰率將與每年的自然脫落率基本持平。此外,平安銀行會通過培訓、轉崗等形式進行人員的分流,分流不限于銀行內部,還包括分流到集團或其他兄弟子公司。再者,隨著平安的零售轉型,新增設的特殊資產管理事業部、不斷增強的IT條線都需要人員的持續補充。
據記者了解,按照銀行零售轉型的統一規劃,平安銀行將有30%的對公客戶經理需要向零售業務逐步分流和轉型。此外,此次調整最大的是小企業條線,包括與之相關的信貸工廠等一系列部門都合并到公司網絡金融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