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良:應更加重視經濟轉型升級
□本報記者 彭揚
中國銀行首席研究員宗良日前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在新常態下,要更多關注我國是否有新的經濟增長動力,提高經濟發展效益,實現我國新舊經濟增長動能轉化。整體來看,明年我國經濟增長仍有較大空間。要繼續堅定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經濟轉型升級提供好的條件。
重質量而非速度
中國證券報:此前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將2017年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定為“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落實新發展理念,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這說明了什么?
宗良:中國經濟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經濟新常態意味著經濟增長速度從高速轉到中高速。中高速并不是簡單地要多高速度或多大空間,而是在一個合理區間內。在此過程中,要落實新發展,更多關注我國是否有新的經濟增長動力。如果是傳統的經濟增長方式,即使有高速度也不要。希望速度保持在合理范圍內,更多是要讓新經濟內容增加。在此過程中,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核心,把整個經濟發展效益提高,實現我國新舊經濟增長動能轉化。
中國證券報:中國銀行最新發布的報告預測2017年我國GDP增速為6.7%,是如何預測所得出的?
宗良:整體看,明年我國經濟增長仍有較大空間。按照今年經濟增長速度,假設是6.7%,預示著未來幾年我國經濟增長速度只要保持在6.43%以上,“十三五”目標就能實現。這樣的話,未來幾年我國經濟增長速度相對來說就有一個更加寬松的環境,不像原來必須在6.5%以上,現在保持在6.43%以上就可以。未來幾年可以保持在6.5%左右,這是執行目標,但在執行時可略微朝前趕。
2017年我國GDP增速預測為6.7%是綜合考慮三大需求合理的平衡:其一,出口有望取得一定好轉;其二,消費基本維持合理水平;其三,投資相對平穩。三大需求基本平衡,為經濟增長奠定較好基礎。同時,如果供給側改革的推進能取得進一步成效也會創造更好條件。其中,“一帶一路”是關鍵環節。在“一帶一路”推進過程中會開拓相應的海外市場、為工業企業提高效益奠定一定基礎。
中國證券報:當下經濟已探底還是需要一段時間?
宗良:“十三五”期間經濟能保持在6.5%左右或6%到7%的水平,就是一個很好的增長速度?!笆濉焙?,增長速度甚至有可能再降一點。關鍵在于保持一個合理增長速度情況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而不是簡單地看幾個數據。未來應更多看經濟質量,如果我國能在一些顛覆性技術中取得重大突破,比如5G技術、石墨烯、量子通信和核聚變等技術,一方面經濟速度會快一些,另一方面即使不快也不會著急。
如果我國未來能在這些具有顛覆性的技術中取得突破,很大程度上可以增加我國潛在增長率,而潛在增長率變化意味著經濟增長速度的“底”也在發生變化。如果這種情況沒有變化,那么“底”就和現在的差不多。因此所謂的“底”在不同情況下并不一樣。我們能站在技術創新的前沿,實現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同時又能保持一個相對穩定、平穩的經濟增長,這一點才是中國未來走在前列的關鍵。
政策助力轉型升級
中國證券報:如何看待明年宏觀經濟政策走向?
宗良:目前情況下,我國總的目標是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可以概括出政策的基本導向。首先,財政上是積極財政政策,在支出上更加有利。稅收上適當下降,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從貨幣政策來說,保持穩健中性。貨幣政策太寬松會壓低匯率。
其他政策上,比如區域政策和產業政策的有機配合,從全球化角度看,如“一帶一路”;從國內看,比如長江經濟帶、京津冀和東北振興。另外,要在合理范圍內有效控制金融風險。
中國證券報:明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注意什么?
宗良:今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去掉了一些低端產能。PPI在54個月后開始慢慢回暖、逐漸變正,這種趨勢可能持續。但此時容易出現一種傾向:既然改革出現效果,其他的就不用進行改革。不能因取得一定成效就不進行改革,要堅定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決去掉低端產能,不斷實現高端產能轉型升級。
在2016年取得成效的基礎上,明年更有條件推進轉型升級。要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供給側中的低端去掉、提升高端,在一個較高的階段實現供給與需求的基本匹配,這也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提供好的條件,既可以實現短期穩定,又能解決長遠的轉型升級問題。
(宗良,博士,中國銀行首席研究員,北京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對外經貿大學等高校兼職教授,中華博士會副會長。近年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世界黃金協會等多項重大課題。)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