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領域混改 將動真格
記者 祝嫣然
2015年是國企改革政策制定出臺年,2016年是政策落實年,2017年將是國企改革見效年。
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要深化國企國資改革,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按照完善治理、強化激勵、突出主業、提高效率的要求,在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領域邁出實質性步伐。加快推動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試點。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2017年國企改革有望在壟斷領域混合所有制改革及員工持股、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組建、國企并購重組與資源整合等方面加速推進全面深化改革,以此牽引和帶動其他改革,使國企改革與發展協同推進、形成合力。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突破口
2016年,國企改革成果頗豐。一方面,國企改革“1+N”文件體系已完成,“十項試點”工作全面鋪開;另一方面,央企利潤扭虧為盈,央企已減少至102家,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企業已有10家,央企混合所有制企業占比達68%。
今年1~10月,中央企業一舉扭轉了利潤額連續18個月的下滑局面,累計實現利潤總額10231.4億元,同比增長0.5%,初步實現了效益恢復性增長的目標。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國家發改委已明確將東航集團、聯通集團、南方電網、哈電集團、中國核建、中國船舶等中央企業列入第一批混改試點。近期,發改委對試點工作進行多次專題研究,目前正組織審議批復試點方案。
中國船舶提出,將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優先選擇在純民品、競爭性強的業務領域,引入各種所有制資本,借力混合所有制經濟敏銳的市場意識和追求效益、效率導向的機制,實現體制機制改革上的新突破。
國家電網也公布了以混合所有制方式開展增量配電投資業務等重點改革舉措及成果,意味著國家電網在混改領域邁出第一步。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徐洪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國企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近日來國家層面的國企改革動向頻繁。新常態下,國企需挑起創新驅動的“大梁”,國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集團層面的重組、內部激勵等舉措,將進一步激發市場的活力、解放生產力。
國資委副主任張喜武在9日的媒體通氣會上表示,這一年來混合所有制改革等重大改革措施加快落地。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步伐加快,中央企業的子企業公司制改制面超過92%。董事會建設進一步深化,建設規范董事會的中央企業達到85家,外部董事人才庫增加到389人,專職外部董事增加到26人。市場化選聘加快落實,在4家試點企業采取市場化方式選聘了1名總經理和13名副總經理。
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季曉南日前在媒體上表示,國企改革屬于基礎性關鍵性改革,應率先突破,明年應在試點基礎上盡快從面上推開。國企改革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如重組整合、組建國有資本投資和運營公司、部分重要領域混合所有制改革、員工持股、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等方面要集中力量,確保改革目標任務順利完成。
管資本更加明確
會議強調,明年要加快推動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試點。
張喜武在9日的媒體通氣會上表示,改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是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一項重大舉措。要改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的新模式,堅持產業為本、資本為魂,兩手抓、兩促進,一手抓產業實業,一手抓資本運作,推動產融結合、產能互進,提高國有資本運營效率和質量。
國資委副主任劉強在上述媒體通氣會上表示,國資委正在通過職能轉變,設立了資本運營和收益管理局,就是為了突出“管資本”。與此同時,國資委正在制定出資人監管的權利和責任清單,按照現在的進展情況,國資委已經制定了這個清單,共有30多項權責。
李錦表示,中央深改組近期通過的三個關于國有資本管理的文件明確,國資改革中的核心就是將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開,國資委放權和從管人、管事、管資產轉變為管資本是改革的核心議題。國資委要按照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的要求,依法依規建立和完善出資人監管權力和責任清單,重點管好國有資本布局、規范資本運作、提高資本回報、維護資本安全。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陳清泰在近日舉行的“大梅沙論壇”上表示,管資本為主是這輪國有企業改革的亮點和重要突破口,當前這輪國企改革的主導方面已經不是“國有企業”自身,而是在國家層面推進國有資產實現形式的資本化;這次國企再改革的命題不是政府機構“如何改進對國有企業的管理”,而是“管企業”轉為“管資本”為主。
李錦認為,國企改革任務遠遠沒有完成,潛力還沒有充分釋放出來。如何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克服所有權與經營權分不開的弊病;秩序不規范、規則不統一、競爭不充分的弊病,如何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引進社會資本,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都是改革需要探索和深化的領域。
李錦表示,2017年的國企改革,改革的重點有可能側重在體制框架、機制和經濟結構三個方面。框架仍以三層國資管理體系為主,機制主要是企業內部三項制度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以及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結構則是完善國資布局、加快兼并重組的步伐、新動能的形成等等。
李錦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地方國企改革也將有突破。地方國企改革的動力來自于各地政府官員,以立竿見影的政績以及實際的經濟效益為追求目標,在當下地方經濟下行壓力大的情況下,地方推動國企改革的動機也更為強烈。
“可以預料的是,未來國企改革在重點難點問題上實現突破、創造出新的經驗將是從地方、從基層先涌現出來的。”李錦說。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