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貴州遵義赤水市,無論是赤水河谷一帶,還是高山和農村,幾乎“處處皆景”。在赤水市大同鎮民族村,望云峰農業生態觀光園既是產茶地又是風景區,實現了農旅一體化。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是貴州依托綠色底蘊發展全域旅游的一個縮影。依托優良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旅游資源,貴州大力發展全域旅游、山地旅游新業態,逐步成為脫貧攻堅的強勁動力。
貴州是長江和珠江“兩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生態環境良好但仍比較脆弱。為推動綠色發展,近年來,貴州加快推進生態環境保護法規制度體系建設,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中,在全國省級層面率先成立公、檢、法、司配套的生態環境保護司法專門機構。
貴州將全省作為旅游景區,以“全景化”方式培育“大旅游”,部分縣市形成全產業融合、全季節體驗的發展態勢。占全省面積70%左右的喀斯特地貌,讓貴州發展山地旅游有著明顯優勢。
“一年四季都有玩的地方,城里鄉下都可以旅游,荔波縣處處是景區。”說起荔波近年來旅游產業發展,旅游局局長潘興發心里非常有底。過去,荔波旅游主要以大小七孔景區為主,現在則是打造景區群,逐步實現旅游年收入200億元。為滿足游客住宿需求,目前荔波賓館和酒店已達180家。
位于貴州黔西南興義市的馬嶺河峽谷,是著名的國際山地旅游景區。萬峰林是馬嶺河峽谷的一部分,由多座奇峰組成。景區負責人杜鵑介紹,依托“世界級”資源,借助2016國際山地旅游暨戶外運動大會,今年舉辦了國際自行車賽、國際山地馬拉松、國際徒步等活動,吸引各國游客。
貴州江口縣是國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區,該縣太平鎮云舍村,靠著“土家第一村”這個稱號火了旅游。村民張梅英以前在溫州打工,現在在家門口賣米豆腐、干竹筍、干白菜。通過土特產收入,她在老房子旁新建了一棟三層樓房,每年租金有4.3萬元。在馬嶺河峽谷景區,黃鵬通過賣40多種地方特色小吃和特產,年收入近20萬元。
貴州今年列入首批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生態文明建設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為堅持生態優先,牢牢守住山青、天藍、水清、地潔的生態底線,貴州省提出,發展綠色經濟、建造綠色家園、完善綠色制度、筑牢綠色屏障、培育綠色文化。
(原標題:農旅一體化 貴州綠色發展驅動旅游新業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