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與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17日在北京聯合發布的《2016年世界經濟金融形勢與2017年展望》報告認為,2017年世界經濟不確定性增強,世界經濟形勢仍將是多事之秋,繼續處于深刻的調整和變革之中,全球風險和挑戰或持續大于機遇。
這是兩家國家高端智庫首次聯合研究撰寫并以中英文兩種語言發布該報告。新華社副社長周樹春表示,兩家機構致力于將該報告打造成科學分析判斷全球經濟金融形勢的權威智庫產品。
這份報告是當天在兩家高端智庫聯合舉辦的“2016-2017中國經濟年會”專題論壇上發布的。報告認為,2016年全球經濟長期停滯風險加大,增長率預計為3.1%,低于1990年以來全球經濟年均增速;2016年國際商品貿易增長率預計1.7%,連續第五年低于全球經濟增速。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在介紹報告觀點時指出,這次危機復蘇是歷史上最緩慢的一次,全球貿易萎縮日益嚴峻,全球投資下行壓力加大。而且,新舊經濟的分化正成為世界經濟的重要特點之一,經濟低迷的本質是分化。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的8年間努力進行結構調整的經濟體,有可能在2017年實現經濟企穩;反之,沒有抓住時機進行改革的經濟體“將在低增長陷阱里爬不出來”。
面臨經濟持續低迷,報告認為,既有的全球經濟治理結構缺乏有效的全球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機制,導致各國財政、貨幣、結構性政策各自為政,甚至引發強烈的逆全球化思潮,這已威脅到全球經濟的均衡和穩定增長。
與此同時,世界經濟變局中也出現一些新亮點。報告指出,一是全球供給側改革和結構調整初見成效,2016年發達經濟體商品進出口增速預計將高于發展中經濟體,全球綠地投資恢復增長,對發達經濟體的綠地投資增速高于發展中經濟體;二是在逆全球化思潮逐步增強之際,新型全球化也在破繭而出,在跨國公司主導的傳統全球化退潮的同時,新工業革命、新型全球化、青年人主導的跨境交流新業態正在悄然興起;三是全球經濟治理結構正呈現多元化特征,2016年的二十國集團(G20)杭州峰會將全球經濟治理結構改革推上一個新臺階。
展望2017年,報告認為,世界經濟又走到一個關鍵當口。英國脫歐的影響將逐步釋放,特朗普新政將對美國經濟乃至世界經濟帶來巨大調整壓力和不適應風險,德法意大選或將發生新的“黑天鵝”事件,中國“十九大”將展示中國經濟、政治、社會發展新動能和新藍圖。
報告還建議,面對全球經濟發展的新趨勢、國際經濟結構調整的新格局和世界經濟秩序的新調整,我國應清醒認識世界經濟變化的新特點,準確把握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應對全球日趨復雜的風險和挑戰,在未來的全球經濟合作競爭中建立新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