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已一年有余,政策松綁使得民眾生育更加自由,但也面臨生育成本偏高、特別是女性生育意愿偏低等難題,中國人口政策形勢正發生深刻變化。
“新媒體新人口新經濟研討會”17日在北京舉行。新華社新媒體中心與山東大學聯合發布了《中國新生育政策對社會經濟影響的報告》,來自監管部門、研究機構和醫療機構的專家,共同探討“全面二孩”政策如何破解體制機制的難題,更好釋放政策紅利。
該報告研究認為,新人口政策將在短期內促進教育培訓市場、婦幼相關食品工業、移動母嬰醫療及護理服務產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中長期內則將緩和中國社會老齡化問題,促使中國的經濟結構更加趨于合理,增加總體購房需求。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林寶認為,“十三五”時期,“全面二孩”政策將影響公共資源的配置,醫療資源、社會生育保險、教育資源等將會增加。
在為“全面二孩”欣喜之余,由于經濟收入、住房條件、子女教育、撫養成本等現實因素,人們“生不起、養不起”的問題也不容忽視。
“現代社會,女性生育孩子的機會成本很高,這導致她們的生育意愿降低”,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副院長、山東省人口與社會研究中心主任宋全成認為,政府應該制定相應的激勵政策,在就業、產假、醫療等方面對女性給予支持。
“政府應該解決人們生育的后顧之憂”,林寶以子女教育為例,表示政府應該有所準備,提供更多的優質教育資源,實現教育公平。
報告認為,新人口政策將面臨性別平等與就業、社會承受力等方面的挑戰,并提出國家可以在完善生育補貼政策、提供就業保障的同時,大力提升社會生產力和勞動率,化挑戰為機遇。
報告中說,要應對中國嚴峻的老齡化趨勢,全面放開二孩生育僅僅邁開了第一步。“讓生”與“要生”之間的環節因素需要長遠考慮,如政府緩解家庭經濟壓力的有效補貼、為社會提供一系列完整的配套措施與政策等,以此改變人們的生育觀念,打消生育顧慮。與此同時,要在現有勞動力的前提下,提升個體生產效率,創造更多的價值。
(原標題:報告稱新人口政策面臨性別平等與就業等方面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