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樓市參考(ID:house0929)作者:劉曉博
決定2017年中國樓市、股市走向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今天(12月16日)在北京閉幕。
根據“新華社客戶端”剛剛發布的新聞稿件,高層對于“防范金融風險”和“抑制房地產泡沫”兩大問題上,態度十分堅決,堪稱“鷹派”。整體而言,這次會議有以下6大看點:
1、貨幣政策:穩健中性
近年來,官方關于貨幣政策的表述一般使用“穩健的貨幣政策”,有時候也解釋為“中性”。此次會議通稿除了闡明2017年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之外,還說:
“貨幣政策要保持穩健中性,適應貨幣供應方式新變化,調節好貨幣閘門,努力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和機制,維護流動性基本穩定?!?/p>
值得注意的是,“穩健中性”形成了一個新搭配,還輔助以“貨幣供應方式新變化”。這個新變化是什么?我覺得應該是:中國基礎貨幣的供應不再以外匯占款方式,M2的擴張也不會經常使用“降準”的方式;貨幣供應未來會采用PSL、MLF和逆回購方式,相對精準,同時便于引導市場利率。
另外,流動性的拐點顯然已經出現,未來市場利率會小幅走高。至于這次逆轉(從11月開始的)能持續多久,要看中國經濟的運行狀況。只要能守住底線,就不會再轉向放松。
2、財政政策:更加積極
通稿說:“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效,預算安排要適應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降低企業稅費負擔、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p>
也就是說,2017年中國的赤字率會有顯著的上升,突破3%不會有任何懸念。事實上,這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對主要成員國的要求,美國目前也在這樣搞。特朗普就明確提出:加息,降稅,大搞基建。中國未必正式宣布加息,但降稅,以及“大基建+PPP”是必須的。
3、鷹派的提法:下決心處置一批風險點
在談到金融市場時,通稿說:“要在增強匯率彈性的同時,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決心處置一批風險點,著力防控資產泡沫,提高和改進監管能力,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p>
可見,2017年人民幣的彈性將增強,大幅貶值不會,小幅貶值難免,原因是美元太強,未來一年可能會有3次加息,人民幣沒有必要“舍命陪君子”。
“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這個提法值得高度關注,更何況下面一句是“下決心處置一批風險點,著力防控資產泡沫”。這跟我此前在欄目里的預計差不多,但力度更強。最近債市就被“下決心處置”了,險資在股市里舉牌也被“下決心處置”了。所以,2017年股市將維持底部抬高的鳥籠行情,而且可能前高后低。至于上證指數的高度,不能預期太樂觀。
“提高和改進監管能力”,是對一行三會的鞭策;此外會議還提出“要深入研究并積極穩妥推進金融監管體制改革”,中國新的金融監管體制會在2017年出來嗎?讓我們拭目以待。舊的監管體制顯然不中用了。
4、樓市:罕見地使用了兩段長文,使用了“抑制房地產泡沫”的提法
對于樓市,通稿使用了兩段話,這在以前是沒有過的:
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位,綜合運用金融、土地、財稅、投資、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既抑制房地產泡沫,又防止大起大落。要在宏觀上管住貨幣,微觀信貸政策要支持合理自住購房,嚴格限制信貸流向投資投機性購房。要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房價上漲壓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土地供應,提高住宅用地比例,盤活城市閑置和低效用地。特大城市要加快疏解部分城市功能,帶動周邊中小城市發展。要加快住房租賃市場立法,加快機構化、規?;赓U企業發展。加強住房市場監管和整頓,規范開發、銷售、中介等行為。
去庫存方面,要堅持分類調控,因城因地施策,重點解決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庫存過多問題。要把去庫存和促進人口城鎮化結合起來,提高三四線城市和特大城市間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提高三四線城市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水平,增強對農業轉移人口的吸引力。
可見“既抑制房地產泡沫,又防止大起大落”是未來房地產市場管控的核心思路,2017年樓市的管控程度將超過股市?!皣栏裣拗菩刨J流向投資投機性購房”,以及“特大城市要加快疏解部分城市功能,帶動周邊中小城市發展”這兩句話很重要,指明了未來樓市的機會:一線城市、強二線城市周邊的三四線城市,將有新的機會。但前提是,這個核心城市的面積比較小,否則無法形成真正的“通勤圈”。深圳這種面積超小的大城市,周邊的機會就比較多。
那么2017年三四線城市的樓市會全面啟動嗎?我的看法是,這個比較難。那些有顯著增量人口、產業、資金支撐的城市,情況會樂觀一些。
5、“混改”將是2017年重要投資機會
通稿說:“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按照完善治理、強化激勵、突出主業、提高效率的要求,在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領域邁出實質性步伐。”
混改將成為2017年最大的投資機會之一,“大錢”可以去直接參與混改本身,“小錢”在股市上尋找混改概念股。至于混改的重點,就是上面列舉的服務業,這是目前對民企、外資開放程度最低的部分。
6、中國人的大利好:“民法典時代”即將到來
通稿還說:“要加強產權保護制度建設,抓緊編纂民法典,加強對各種所有制組織和自然人財產權的保護。堅持有錯必糾,甄別糾正一批侵害企業產權的錯案冤案。”
這段話對于中國人來說,非常重要,是重大利好。如果說憲法重在限制公權力,那么民法典就重在保護私權利,它是百姓“權利的宣言書”或“權利的保障書”。法學界甚至用能不能制定一部民法典,來衡量一個國家法治成熟的程度。
2016年6月,“民法總則草案”首次提交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標志著中國開始進入“民法典時代”。一般估計,中國完整的民法典將在2020年制定完成。
制定“民法典”,以及“加強對各種所有制組織和自然人財產權的保護”的提法,對于減少資本外流,激活全社會創造財富的活力,將具有重要的作用。
此外,這次會議還提出了“著力振興實體經濟”、“加大股權融資力度”、“支持企業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等,也都值得我們高度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