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在實施兩項大規模的稅改:今年5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下稱營改增),將建筑、房地產、金融、生活服務四大行業全部納入營改增試點;7月1日起,全面實施以清費立稅、從價計征為主要內容的資源稅改革。
改革前,增值稅、營業稅都是中國的主體稅種,分別由中央與地方征收或者按比例共享。改革后,營業稅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增值稅由中央與地方共享。資源稅全面改革后,中央賦予地方適當的稅政管理權,此次納入改革的礦產資源稅收入全部為地方財政收入。
經歷上述兩項稅改后,企業、市場與政府甚至中央與地方之間的關系面臨調整。僅營改增一項,2016年全年減稅規模就超過5000億元人民幣。中國正在用政府收入的“減法”,換取企業效益的“加法”和市場活力的“乘法”。
中國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表示,營改增減輕了企業負擔,增強了企業活力,一定程度上對沖了經濟下行壓力。營改增還催生了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拓展了更為廣闊的空間,也為民營經濟和小微企業營造更為寬松的發展環境。
今年前三季度,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比增長10.8%,增速比規模以上工業高4.8個百分點。5月1日以來,四大行業新辦戶數逐月穩步增加,累計增加53萬戶,帶動了就業創業。
除營改增,資源稅全面改革也讓企業減負。資源稅全面改革涉及129個稅目,改革三個月總體減負21.12億元,降幅22.47%,絕大部分稅目負擔下降,促進資源節約利用效應初步顯現。
“資源稅從價計征后,市場價格下跌,企業稅額也能隨之減少。近兩年中國鉀肥市場低迷,我們企業因此每年少繳稅近1億元,嘗到了改革的甜頭。”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馮尚德介紹說,資源稅全面改革后,公司稅費負擔明顯下降。
營改增、資源稅的全面改革,在理順政府與企業分配關系的同時,也涉及中央與地方之間的稅收分配。其中,營改增后中央與地方按照50:50分成。國家稅務總局收入規劃核算司巡視員王道樹表示,這與以前中央與地方按照75:25分成相比,有利于刺激地方投資的積極性。
兩項稅改實施已歷時日。史耀斌表示,從稅制運行實時監測情況看,營改增總體上取得良好效果,達到預期目的。26個細分行業全部實現總體稅負只減不增的目標,稅負下降14.8%。
對于資源稅全面改革的效果,國家稅務總局稅收科學研究所所長李萬甫表示,在當前礦價普遍處于低位的情況下,資源稅從價計征使絕大部分企業負擔減輕,礦山企業、礦業協會普遍支持改革。改革后,資源稟賦好、價格高的多繳稅,條件差、價格低的少繳稅,這也有利于引導企業提高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效率,避免采富棄貧、“只吃白菜心”的開采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