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閩南,“愛拼敢贏”早已成為泉州人的座右銘,也早已滲透到創業者的骨髓中。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泉州曾締造過“漲海聲中萬國商”的繁榮景象;如今,乘著商事制度改革的東風,泉州掀起了新一輪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
據統計,自2014年1月全面啟動商事制度改革以來,泉州市新增各類市場主體31萬戶,占全市市場主體總數的 54.8%。其中,新增企業9.2萬戶,超過改革前30年總量。目前,全市實有各類市場主體57.4萬戶,總量位居全省首位;其中企業17萬戶,約占30%。改革促進轉型,為經濟發展帶來新的增長點,改革以來新增的市場主體中約有80%來自新興的科技產業和互聯網、貿易、研發等現代服務業。
在宏觀經濟形勢復雜、經濟下行壓力大的背景下,短短三年內,泉州市場主體卻呈現持續逆勢增長的良好態勢,這得益于泉州敢為人先的改革精神、高效精準的便企服務和不斷深入的簡政放權。商事制度改革與創業創新政策的效應疊加,實實在在為創業者“松綁”,助創業者“立足”。依托蓬勃發展的數十萬市場主體,泉州經濟始終傲立潮頭,迎風前行。如今,泉州在境內外上市企業超百家,全市擁有有效注冊商標總數突破20萬件、馬德里商標國際注冊824件、中國馳名商標148件,各項指標均走在全國前列。
多證整合—有效解決辦照難
對于許多市場“零經驗”的創業者來說,辦照辦證就是“開頭難”。在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實施之初,泉州工商部門就提出了解決方案。
“從2014年起,我們先后推出‘先照后證’、‘三證合一、一照一碼’、‘五證合一’等一系列改革措施,逐步營造出一個寬松、便捷、高效的營商環境。”泉州市工商局相關負責人說。
隨著改革的深入,企業的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社會保險登記證及統計登記證不僅被整合成加載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營業執照,而且在登記時,創業者只要在工商登記窗口遞交一套資料,當天就能拿到“五證合一”營業執照。
今年9月1日,晉江一家鞋服企業就是通過這樣的便捷方式領到了全市首張“五證合一”營業執照。“確實方便,今后我們不用再跑5個部門、交5套材料,只需要在一個窗口提交一套材料就能搞定。”企業經辦人員表示。
企業登記改革了,個體工商戶的登記改革自然也不能落下。今年9月21日,時任福建省工商局局長葉木凱、泉州市政府康濤市長為林麗瓊等4位經營者頒發了全國首批個體工商戶“兩證整合”改革試點營業執照。
“兩證整合”后,申請人辦理個體工商戶登記時,只需填寫“一張表格”,向“一個窗口”提交“一套材料”,便能領取由工商部門核發一個加載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營業執照,不用再到稅務部門辦理稅務登記證了,使個體創業、經營的便利化程度進一步提高。
“集群注冊”——助推“互聯網+”
泉州是全國有名的制造業大市,近年來該市的電子商務取得長足發展,2014年獲批成為創建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2015年全市電子商務交易額近2000億元。如何在電子商務大發展時代,把“互聯網+”這塊“蛋糕”做得更大呢?
“建設網商虛擬產業園!借‘互聯網+’提升泉州身處轉型困境中的傳統產業。”幾經醞釀和修訂,泉州市政府很快出臺《關于建設泉州市網商(虛擬)產業園的實施意見》和《網商(虛擬)產業園區集群注冊登記管理暫行規定》兩份文件。2015年6月17日,福建省首個網商(虛擬)產業園——泉州網商(虛擬)產業園正式啟動,與此同時,市工商局也率全省之先,在產業園“試水”集群注冊登記。時任泉州市市長、現任泉州市委書記鄭新聰在啟動儀式上專門為首批申請集群注冊的6家互聯網企業頒發營業執照。
“用集群注冊登記的方式,我們幾乎是零成本把網店開起來。”作為首批入駐園區的創業者之一,小螞蟻飾品網店的負責人孫圣章說,由于是在校生,并沒有太多的創業成本,但依托于泉州市網商(虛擬)產業園,終于幫助他圓了創業夢。
集群注冊登記的核心是“一址多照、住所托管”,不僅解決了以往電商企業無辦公場所就無法辦理工商登記的老大難問題,而且通過產業園為電商企業提供商務、運營、產品、分銷、金融、技術、人才、信用等“一條龍”配套服務,使入駐園區的創業者“進的來”、“站得住”、“活得好”,創業成功率大大提高。
事實證明,少了場所和資金等帶來的后顧之憂,“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激情被徹底激發,一時間大批創客到產業園落戶。目前,泉州網商(虛擬)產業園已吸引 6800 多家企業入駐。依托產業園孕育而生的“泉州購”平臺建設還被列入泉州市“十三五”規劃,并于今年5月上線運行,目前“泉州購”已入駐企業1017家,上線商品23081件,成交額210萬元,實現了園區從“虛”到“實”的蛻變。
簡易注銷——讓企業不再“退出難”
企業跟人一樣,有“生”就會“死”。隨著商事制度改革的深化,企業準入門檻降低,“出生證明”兩三天就開好了,但由于企業注銷事關企業、投資人以及相關權利人的權益保護,注銷的“死亡證明”辦起來依然繁瑣。
田真真是泉州一家財務公司的職員,長期代理企業注冊、注銷、開戶、報稅等業務,在她看來,相比注冊企業的簡單,注銷企業所遇到的各種復雜手續,沒有兩三個月根本辦不下來,十分繁瑣。
“長期以來,由于注銷程序繁瑣,一些企業雖然已經停產停業,但經營者往往嫌麻煩根本不愿花費時間和精力辦理注銷手續。”泉州市工商局陳開基局長說,“隨著供給側改革的不斷深入,產能過剩行業和企業的關停并轉成為常態,今后工商部門必將會面臨越來越多的企業注銷問題。如何配合去產能、清理‘僵尸企業’,簡化注銷審批勢在必行。”
去年下半年以來,泉州市再當“改革先鋒”,在福建省率先啟動簡易注銷登記改革,把改革的觸角從最初的市場準入環節延伸到市場退出的終端環節。2016年1月,泉州推出全省首個簡易注銷登記規范性文件——《泉州市企業簡易注銷登記實施意見(試行)》。至此,對未開業或無債權債務的有限責任公司、合伙企業,只要符合條件,經申請可在泉州適用簡易注銷登記了。
“原先耗時數月才能辦妥的注銷,如今10多天就能搞定。”簡易注銷登記的實施,讓田真真不再為注銷企業發愁了,田真真表示,簡易注銷政策出臺后,企業無須通過報紙公告45天了,只要直接在福建省工商系統市場主體信用信息公示平臺上發布簡易注銷公告滿10個工作日即可,還不需要向工商部門辦理清算組備案和提交清算報告、稅務清稅證明等材料,“清爽”多了。
今年3月,泉州某通信公司辦理了簡易注銷登記,成為全省首例通過簡易程序注銷的企業。簡易注銷登記的推出,受到社會各界廣泛歡迎。目前,該市已有1536家企業通過相關平臺公示了簡易注銷申請信息,其中有921家適用新政辦理了簡易注銷登記。
先照后證、資本認繳制、“一張網”建設……,泉州商事制度改革可謂是朵朵浪花,而多證整合、集群注冊、簡易注銷則是其中最璀璨的幾朵。浪花朵朵匯成洋,服務便企利民,極大地還權于企業,還權于市場。行政權力的“減法”,換來的是市場活力的“加法”和“乘法”,這就是泉州市場主體在當下能夠實現逆勢攀升的一大啟示。
(原標題:改革紅利支持“雙創”活躍 泉州3年新增市場主體突破3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