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市場5年或達10萬億 多家銀行加速入場
華夏時報 記者 劉飛 北京報道
12月10日,在興業銀行承辦的2016年“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年會上發布了《中國養老金融發展報告(2016)》(下稱《報告》)稱,我國養老金現有存量已經超過5萬億,預計2020年我國養老金市場有望達到10萬億。
“即便如此,我國養老金占GDP的比例也不到20%,與經合組織(OECD)國家平均80%的水平相差甚遠,可見我國養老資產管理行業發展空間巨大,所以我們今天提出來‘新藍海’這樣的概念。”《報告》主編董克用稱,因此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高度重視養老資產管理,將其視為未來戰略發展方向。
12月6日,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發布公告稱,根據《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和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相關評審規定,評出了21家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證券投資管理機構。包括14家基金管理公司、6家保險資產管理機構及1家券商。業內人士預期,最快明年初,基本養老金就可以進入正式運作階段。
“但截止目前國內還是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專業的養老金公司。建信養老金公司作為專業專注的從事國家養老金的管理和運作的公司,愿意淌路、鋪石、奠基。”據建信養老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總裁在發布會現場透露,現在很多銀行業在積極的給國務院申報,并且已經走到審批的程序當中去了。
“養老金融人才的現狀將成為困擾這一行業發展的牛鼻子。”據長江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蘇罡不完全統計,我國的養老金融的專業總人數為1000人,明顯不足。由此導致人均管理規模計算,專業人員投入的強度嚴重不足,由于管理規模太大了,所以沒有足夠的人員去把這個活干的更細、更專業。
“此外養老金融專業人員在資產管理人員中處于弱勢地位,初步才占了8%,根本沒有話語權。”蘇罡認為,養老金融專業人員在各自工作中的影響力嚴重不足,按照整個公司來講,才占25%,導致話語權的缺失。
對比國外:美國一些大的養老機構管理公司管理著大概在2千—3千億美元左右的資產,人員的數量大概在1500—3000人的規模,如果按照他們提供的同業人員,因為他們同業人員,有大量的委派,所以占的比較低。
由此,蘇罡建議第一,就業輿論的導向,應該是鼓勵更多優秀人員到養老金管理公司,到這個領域去,這個領域是專業人員應當值得去奔赴的一個地方。第二,基礎人才的培養,我們的高校將來是不是能夠有養老金融專業呢。第三,養老金管理的效率要提升,通過產品化、標準化,提高我們的效率,不然的話我們現在以這么少的人投入,實際上是很難承擔養老金市場的大幅度增長的。第四,養老金管理市場的人力資本投入比例要區別于一般資管業務。
從國際來看,包括現在國內主要的優秀的資管公司基本上333,意味著賺1塊錢大概1/3是投在人力資本,1/3投在一般的經營廢油,包括系統的投入,管理費用,1/3是利潤,但是對養老金管理機構來說,從最近一年的測算來看,這個比例不適用,如果這樣適用,養老金公司就沒有競爭力了,所以蘇罡建議養老金公司應該是6:3:1,60%人力成本,3%管理費用,10%給公司股東交的利潤,只有這樣的話才能夠更有效的建立市場化的薪酬,把養老金管理公司的競爭里建立起來。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猜你喜歡
微軟Bing市場份額不增反降,
“賦能金融,共筑安全”知虎
今熱點:春播糧食近尾聲 主
安然納米發光體|馬占榮: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