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鹽業體制改革將邁出重要一步,改變“獨家銷售”模式。
“鹽業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批復工作正在按計劃順利推進,截至12月6日,31個省市鹽業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已全部上報。”13日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趙辰昕透露,第一批13個省份的鹽業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正在會簽工信部,預計12月20日前批復工作將全部完成。
對此,行業分析人士指出,由于我國食鹽企業的產能遠遠大于需求量,改革后短期來看鹽價或有下降。從長遠來看,企業獲得自主權后,將有更大動力填補市場空白,由此增加中國鹽企的市場競爭力。
今年5 月5 日,國務院公布了《鹽業體制改革方案》,標志著中國鹽業體制改革正式拉開帷幕。根據該方案,從2017年1月1日開始,放開所有鹽產品價格,取消食鹽準運證,允許現有食鹽定點生產企業進入流通銷售領域,食鹽批發企業可開展跨區域經營。
9 月19 日,工信部和發改委又發布了“關于做好改革過渡期間食鹽定點生產企業進入食鹽流通銷售領域和食鹽批發企業開展跨區經營有關工作的通知”,進一步明確了改革操作細節,鹽改進入倒計時。本月9日工信部又向社會公開征求對《食鹽專營辦法(修訂征求意見稿)》和《鹽業管理條例(修訂征求意見稿)》的意見。其中,最大的亮點是,食鹽定點生產企業可以進入市場銷售食鹽,以及食鹽價格市場調節。
行業專家告訴記者,以前定點生產企業不能直接進入市場,只能把食鹽賣給批發企業,由批發企業進行銷售,而且有一定的區域限制。改革后,將改變這種批發企業的“獨家銷售”模式,鹽業生產企業將更自主地進入市場。簡而言之,食鹽以前是“獨家經營、計劃管理、國家定價”,改革之后將更加靈活。
“無論是鹽業生產企業,還是銷售企業,在改革后都成為市場競爭主體,其結果將是‘強者恒強’,實力弱小者無疑將被淘汰。”太平洋證券研究助理段一帆說。
他分析認為,中國食鹽產能相當大,企業或通過“價格戰”的辦法來競爭占領市場,鹽價很可能下降,這對廣大消費者是好事。從國外產業來看,“競爭之下,鹽業企業還會增加新品種,來滿足不同消費需求。由此,整體來看,我國鹽改應該會促進中國鹽業消費的升級和增長。”
趙辰昕也認為,我國食鹽生產能力充足,價格總體將保持基本穩定,鹽改之后部分地區或有下降。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食鹽定點生產企業年產能約4800萬噸,食鹽年需求僅約1000萬噸。
值得關注的是,為了保證食鹽生產質量,防止市場調節帶來價格劇烈波動,有關部門將建立食鹽信用管理制度,并考慮建立企業食鹽儲備制度等。
(原標題:鹽業體制改革啟航在即 “獨家銷售”模式將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