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鞏俐、章子怡,到林妙可、周冬雨,張藝謀在30多年時間里捧紅了很多影視明星。但這里面大部分明星,原先都是演員,或者是電影學院學生,又或者出身演藝世家,來自真正普通家庭的“謀女郎”、“謀男郎”其實很少。
可有一個土豪,偏偏要讓普通人也有機會成為“謀男郎”、“謀女郎”!
12月12日,三湘印象向湖南大學捐贈人民幣1000萬元,設立“湖南大學張藝謀藝術學院”。也就是說,張藝謀有1000萬,可以用來培養大型活動培養導演、編導、制作及管理人才,他/她們可能就是日后在各領域大紅大紫的“謀女郎”“謀男郎”。
有這個論斷,不僅因為張藝謀的“造星”技術有目共睹,還因為“張藝謀”本身就是一個大IP,文化界的大師,資本市場的寵兒。
其實,張藝謀除了在電影界德高望重外,他曾和王潮歌、樊躍一起創作過“印象系列”(《印象?劉三姐》、《印象?麗江》、《印象西湖》、《印象大紅袍》等),而《印象·劉三姐》也都具有很強的品牌效應。
這一系列打造了將藝術作品和景區資源高度結合的范本,也創造了頗高的商業價值,它從客觀上提升了游客對旅游演藝項目的接受度。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三湘印象要間接幫張藝謀捧“謀女郎”???
房企跨界各顯神通
這事兒還得從房企跨界說起。
都說玩跨界是當下房企的時尚,農業、體育、零售、旅游、互聯網、金融...只要是能想到的行業,都可以成為房企跨界的目標。尤其是依靠自然資源開展的文化產業,因為成本相對低、可持續利用期長、國家對文化旅游產業又有政策支持,受到很多房企追捧。
一般而言,當市場出現下滑的時候,就是企業“跨界”呼聲最高的時候,畢竟,在市場周期低谷期,業績下滑的壓力,會倒逼房企尋找新故事去轉移注意力。
而當市場好的時候,房企只需閉著眼睛造房子賣就行了,哪還有時間編這些故事呢。所以,在業績壓力的背景下,故事此起彼伏,滿滿的套路。
當然,也有企業是從戰略布局角度考慮,畢竟房企規?;_到一定階段勢必會向多元化邁進。
這么看來,如今三湘印象的“跨界”,可以說更徹底,因為它是想直接玩成藝術界的“藍翔技?!保龅氖墙逃@種花時間、不賺錢的事。
而且它還不像一般企業就給學校冠名,給些捐贈,三湘印象是直接還把張藝謀的“觀印象”系列照單全收。
雖然早在去年,以綠色地產著稱的三湘股份,就表示今后將以“地產+文化”的雙主業格局發展,但現在它不僅投了個學校,還投了那么多文化作品,這架勢似乎有點不務正業了,它到底想干嘛?
捧紅謀女郎?
可能很多人和邦爺有一樣的疑問,三湘為啥執著于張藝謀和他的“觀印象”呢?難道真的是想打造藝術界的“藍翔技?!保?/p>
在商言商,既然是上市公司,一舉一動就要為廣大中小股東負責。
在12月11日,“山水鄉愁、印象三湘”為主題的張藝謀《最憶韶山沖》簽約儀式上,三湘印象總經理許文智道出了玄機,“印象”和“又見”系列演出每年觀演人數超過530萬人次,每年票房超過11億元。
既然是這么賺錢的“金娃娃”,那么,索性一并拿過來咯。
去年7月7日,三湘股份收購張藝謀“印象系列”的制作主體公司“觀印象藝術發展有限公司”100%股權,交易方案分募資和收購兩部分,本次方案中的配套融資方還吸引了馬云、虞峰、李建光、池宇峰等著名投資人。
今年5月,三湘完成了對觀印象的整體并購,引入熊曉鴿主導的IDG資本以及馬云與虞鋒領銜的云鋒基金,正式宣布轉型“文化+地產”雙主業發展,并更名為“三湘印象”。
緊接著6月16日,三湘股份又用4609萬元把演出《印象?劉三姐》的運營公司13.2%的股權買了下來。
根據此前三湘股份官微的說法,公司基于“觀印象”的口碑,在演藝項目周邊進行商業配套和旅游地產的綜合開發,既可為公司貢獻利潤,又可提升公司品牌知名度,實現互補雙贏。
如此看來,企業現在不僅要追求規模增長,而是要通過并購,擴大企業投資的綜合收益率,使單一項目能產生更高的投資回報。
顯然,三湘不光是覬覦張藝謀的名氣,還是因為背后“有利可圖”。
比如今年6月獲得的“印象劉三姐”,這種資源既有很高的認同度木業具有延展性的戰略資源價值。
舉個例子,假設某天三湘去廣西拿地,只要把“劉三姐”放進去,綜合地域其他條件綜合開發,一個有文化內核的文旅項目,就初步成形了。
而這次,觀印象來到的是毛主席的故鄉韶山,《最憶韶山沖》不光是紅色記憶,更是一種情懷。如此看來,有了故事,就能夠讓人獲得精神上的享受和滿足,是旅游地產形成特色競爭力的關鍵。
而據三湘印象透露,未來在韶山這個占地200畝的地方,除了旅游資源之外,還會建設一個類似于烏鎮的旅游小鎮綜合體??梢哉f,這盤棋,下得確實夠深。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邦地產立場。
望此文對您有幫助,可以加入邦地產粉絲群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