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社?;鹄硎聲崩硎麻L、黨組成員王忠民認為,只有基金的這樣一種方式,才能把不同的資本、不同資本的訴求、不同資本的內在風險和收益有機地在市場交易中凝聚在一起,尋找突破口,產生未來收益和投資者對稱的收益回報。
他指出,第一,從大眾創(chuàng)新、萬眾創(chuàng)業(yè)這個邏輯來看,無論是稅收、工商的角度,還是從法律的角度,甚至從資本引導的角度,政府都給予最大的空間。而且通過基金的方式,才能讓創(chuàng)業(yè)的風險和收益既可以對稱,還可以分解,還可以分擔。
第二,從股權投資的角度來說,只有把股權本身多元化的凝結為一種基金架構,再把這種基金架構穿透到LP和GP分別的比例結構中。無論是銀行理財,還是券商、信托的理財,都可以用優(yōu)先和劣后的架構邏輯,可以把風險按照邏輯分析時,并購市場才發(fā)生了重大改變。如果說2016年證券市場還能夠有300點、400點以上的漲幅的話,如果沒有這種并購的邏輯,市場不會被激活。
第三,從PPP來看,政府引導性的基金和全社會的資本融結在一起,這個交易結構背后突出的還是第三個P(Partnership)。如果是以合伙的邏輯來看,GP應該是主要的責任擔當者。當這個GP在基金中出一定的份額,和其他資本之間存在著無限和有限責任分擔的時候,資本才可以不斷地實現放大效應。
(原標題:全國社?;鹜踔颐瘢簭娜齻€邏輯詳解“基金改變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