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專家,是否同意成都市創建‘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中國工程院原常務副院長、院士,制造強國戰略研究項目組組長朱高峰話音剛落,全場響起熱烈的掌聲。
而在此前一天,即11月23日,朱高峰剛剛帶領國家制造強國咨詢委員會部分委員、中國工程院部分院士,在成都考察評估了“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的創建工作。
專家組通過實地走訪和現場調研,一致認為成都在高端產業、人才聚集方面優勢突出,發揮試點示范作用責無旁貸,同意成都市創建“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
專家組點贊成都
《中國制造2025》是中國政府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的第一個十年計劃,提出的“三步走”目標,其中第一步是到2025年,中國邁入制造強國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國制造業整體達到世界制造強國陣營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綜合實力進入世界制造強國前列。
而此次專家組在成都的調研,正是希望評估成都的制造業實力是否與“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匹配。
在一天的走訪中,專家組考察了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西門子工業自動化產品(成都)公司、成都中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沃爾沃汽車成都制造廠、成都科學城等。這些項目屬于制造業的不同領域,代表著成都龐大的先進制造業體系“一隅”。
如在被譽為西門子工業4.0樣板的西門子成都工廠,專家組見到了全球頂尖標準、先進制造的樣本。
在面積約3000平方米的西門子成都工廠內,絕大部分的生產工序都被機器人代替:機器人能實現零誤差地取遞物料,放至傳送帶。通過信息和數據的交換、計算,每10秒鐘就可以生產一個產品,每年能生產5.5億個元器件。
西門子成都工廠總經理李永利對專家組介紹,這里是世界上最低產品缺陷率的工廠之一,而且每一個不合格產品都全程可追溯,工廠產品合格率高達99.9986%。成都工廠已成為西門子在中國最大的數字化工廠,也是繼德國和美國之后西門子在全球設立的第三大工業自動化產品研發中心。
“我在江浙沿海的制造業主要城市考察過多次,但這樣高度智能化的工廠還是第一次見到。”其中一位專家組成員發出這樣的感嘆。
而在成都中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專家組仔細考察了“成都制造”的實力——這里生產的超薄TFT-LCD(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玻璃,打破國際壟斷,填補國內空白。“十二五”期間,累計完成4.5代液晶玻璃基板產量380余萬片,產值4.2億元。從研發、設計到產業化運作,全部依靠自主創新,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
專家組一邊考察,一邊向廠方負責人發問,而所見所聞,都將成為成都市是否有資格當選“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的判斷標準。
朱高峰表示,隨著技術條件改善、吸收先進城市經驗教訓等,成都具有后發空間。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教授李德群表示“收獲很大”,他說,成都在制造業方面的優勢和特點突出,“我看了好幾個城市,成都的人才、產業、軍民融合、創新創業等方面優勢突出,在成都試點示范‘中國制造2025’,可以說意義十分重大。”
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專家、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原院長、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李新亞還補充到,成都特點在于軍工企業、軍工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基礎良好,科教資源優勢明顯。
堅持工業強基
在專家組“點贊”成都制造業優勢突出的背后,是成都的默默努力。
經過多年發展,成都堅持工業強市的發展戰略,通過對外招商引資、爭取國家大項目布局、培育壯大本土企業等多種方式,引進培育了一汽大眾、東風神龍、中車軌道交通產業園、英特爾、華為等多個重大項目,工業經濟有了長足發展,制造業水平明顯提升。
特別是在最近幾年,通過對成都發展進行綜合研判以后,認為做大做強工業經濟是現代城市崛起的必由之路;提高制造業水平,加快工業發展是成都現階段發展的必然選擇,積極推進工業強基行動,采取了調整產業結構、優化“3+N”工業空間布局、開展工業“競進拉練”、召開創新創業交易會等方式,狠抓重點產業、重大項目和工業投資增長,加大工作力度,利用成都的區位優勢、科技優勢、人才優勢,突出創新驅動,推進制造業加快發展、融合發展、綠色發展。
“十二五”時期,成都市工業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2015年完成全口徑工業增加值4056億元,較“十一五”末實現翻番,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4.4%,列副省級城市首位,總量在全國副省級城市中第6位。
進入2016年,成都獲批為國家中心城市,正在加快建設西部經濟中心、西部科技中心、西部文創中心、西部對外交往中心和西部綜合交通樞紐。“按照這一要求,我們提出了提升參與國際分工協作和帶動區域協同發展的能力,打造國家重要的先進制造業中心的目標,掀起了新一輪的工業投資新高潮。”成都市經信委負責人稱。
成都示范什么?
李德群認為,盡管成都有很多一流產品,但也有很多國外裝備和軟件,“這是國內很多城市的共性,表明目前中國仍是制造業大國,不是制造業強國。”
進一步講,李德群認為,成都在創建試點示范城市的時候,就肩負著由“制造大國”走向“制造強國”的探索路徑,“希望通過試點示范,不僅看到工業產品有多一流,還能看到尖端的國產裝備和國產軟件。”
成都在未來示范什么?成都市經信委負責人稱,成都提出將重點突出“制造業創新體系建設”這一內容,大力推進具有成都特色的三大創新試點:即政產學研協同創新、軍民融合體制創新、開放合作模式創新。
具體來說,與國內其他城市相比,成都在深化改革、產業競爭、創新創業和內陸開放等方面具有較強優勢。
舉例而言,在產業競爭方面,成都已建成包括38個大類、184個行業細類的完善的綜合工業體系,形成電子信息、汽車、食品、機械四個千億集群,生物醫藥、航空航天等產業具有國際競爭優勢,如在航空航天裝備領域,形成了集研發、設計、制造、測試、維修為一體的產業鏈。軍民融合領域,成都是我國重要的國防科技工業基地,國內多數軍工集團和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在成都均有布局。目前,擁有各類軍工企事業單位近400家,數量約占全國的7%、全省的75%以上。
同時,成都提出走“工業2.0”補課、“工業3.0”普及、“工業4.0”示范的“并聯式”發展道路,進一步突出成都制造業創新發展比較優勢,聚焦“創新型制造業示范城市”目標,以構建制造業創新體系為主線,打造現代新型制造業體系,實施軍民深度融合體制創新、技術成果轉化機制創新、產業開放合作模式創新三個創新試點,健全人才支撐、政策支持、組織保障三大基礎支撐,形成“1133”戰略架構,推動制造業創新發展、跨越發展,成為中西部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的樣板城市,在成都平原經濟區、成渝城市群,中西部城市甚至更大范圍中形成示范帶動作用。
“可以預見,未來幾年,成都制造業水平還將更上一個臺階。成都也力爭為落實《中國制造2025》,推進國家制造強國戰略目標的實現做出更大貢獻。”上述成都市經信委負責人表示。
(原標題:堅持工業強基 成都創建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